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牢牢把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原则。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既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都充分体现了党对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追求和科学把握。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对于深化改革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区别、各有侧重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大力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又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演进中不断拓展了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伴同行,但两者所针对的问题和关注的重点却各不相同。相对来说,前者针对的是传统社会主义封闭僵化的“老路”,在动力和方法上强调以改革破除僵化、以开放摒弃封闭走社会主义发展“新路”的重要性;后者针对的则是改旗易帜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邪路”,在方向和内容上凸显独立自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正路”的坚定性。 (一)改革开放侧重于以“新路”摒弃传统社会主义封闭僵化的“老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决策,开启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历史新时期,被称为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所指出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是唯一出路,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2]35“文化大革命”是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左”倾错误积累滋长并急剧发展的结果,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历史证明,脱离社会现实条件、急于求成和实行关门主义的“左”的社会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必须破除过去僵化保守的政治经济体制,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 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本意和初衷是要扬弃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创新社会主义制度。所谓苏联模式,是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管理体制的统称。这一模式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与斗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曾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高速发展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自我封闭与体制僵化的弊端,严重抑制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最终成为阻碍苏联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和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苏联模式形成后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建设唯一正确的模式,具有普遍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照抄照搬。新中国成立后,受此影响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持续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等全方位遏制政策,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借鉴了苏联模式。然而,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进一步暴露了苏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我们党逐渐认识到苏联过分注重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严重弊端,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加大农业、轻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这表明,在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并没有僵化、迷信地照搬苏联经验,而是一开始就注意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应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但在现实中,中国并未完全走出高度集中、封闭僵化的苏联模式“老路”。正是如此,我们党需要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进一步探索打破苏联模式,自觉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路线是一个政党进行组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首先,这次全会冲破了“左”的错误的长期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3]143正是思想解放造就了后来中国的一切发展与变革。其次,这次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结束全国范围的揭露批判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任务,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最后,这次全会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为“文化大革命”时期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审察解决了一批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包括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些拨乱反正从思想、政治和组织等方面为中国实现历史性转折、走上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坚强保证。 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诸领域,比如,在思想领域强调解放思想以克服教条主义,在政治领域实行党政分开以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在经济领域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破除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改革开放也在对外战略上注重吸引和利用外资,创办经济特区,逐步推进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形成良性互动。由此可见,改革开放的“改革”,旨在破除传统社会主义的陈旧僵化,“开放”则意在摒弃传统社会主义的封闭隔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历史新时期,就是要以改革开放“新路”摆脱以往社会主义发展封闭僵化的“老路”。 (二)中国式现代化侧重于以“正路”防止改旗易帜走西方资本主义“邪路”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就其世界进程来说,各个国家、民族不是同时步入现代化的,而是有先有后。以英国、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科学技术创新的优势率先实现了现代化,而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后来逐渐被迫卷入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就其客观内容来说,现代化本身没有阶级性,无论何时进入现代化行列,现代化都是以农业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传统社会转变为以工业大机器生产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历史过程。但是,任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形式下展开的,与各国的社会制度紧密相连,因此,在现实中产生了社会属性上的根本差异。当今世界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了两条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即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两条现代化道路不仅实现现代化的条件、方式和结果不同,而且它们之间的共存、合作与竞争也成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主题。[4]22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不断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渗透、输出。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本国国情和历史条件,全盘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结果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社会政治急剧动荡的困境。其中,苏联解体是改旗易帜走上西方资本主义“邪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