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的文化建构既获得了最坚实的实践根基和深化动力,也指向了最深刻的理论实现与思想引领。习近平文化思想敏锐把握当代中国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文化要求,深刻洞察人类文明更新发展的时代趋势,深入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凝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文化领导权的实践智慧,深度破除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迷思陋见,深切建构中国共产党驾驭历史之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的文化理念,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在文化自信、开放包容与守正创新的统一中开拓了“中国特色”文化思维的新高度,厘定了“中国特色”文化命运的新把握,塑造了“中国特色”文化权利的新尺度,明确了“中国特色”文化道路的新使命,建构了“中国特色”文化格局的新图景,从而历史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文化建构的新境界,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根本思想遵循。 一、以“两个结合”开拓“中国特色”文化思维的新高度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①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及其所面临的全新时空特征,能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的文化存在及其历史本质,深刻建构“中国特色”的文化道路及其历史使命,深切展现“中国特色”的文化格局及其历史担当,进而在此基础上推动并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崛起,既激荡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与历史主动,也呼唤着中国共产党充分展现具有时代高度和人类意义的文化思维及其建构力量。 习近平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②“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③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创性贡献,又以具有高度历史主动、文明自信和时代引领意义的文化建构,筑牢了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历史根基,打开了中国共产党文化自立的创新空间,夯实了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从而创造性地开拓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维的新高度。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深刻地揭示了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理论创新自觉与实践创造智慧,是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创性文化贡献和标志性文化成果。习近平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④这既深刻地揭示了“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所具有的“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性质,又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历史性地建构了中国共产党文化思维新的更高的理论界面。 第一,“第二个结合”以立足于大历史观的文化世界观的界说,深刻破解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史上长期存在的“古今中西之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文化思维的坚固历史逻辑。面对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主宰世界历史进程的历史处境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上长期存在的时空错置和价值扭曲,习近平明确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⑤“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⑥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创性成果,“第二个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贯通,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相契合之处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生命活力,深刻地解构了自近代以来困扰中华民族维护和拓展自身文化主体性的思想文化纽结,推动中华民族在文化世界观上彻底由被动转为主动。 第二,“第二个结合”提出以实践观点为支撑的文化生命体范畴及其解释原则,深刻破解了在文化形态的塑造上长期存在的“模式”思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文化思维的坚实实践逻辑。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⑦“‘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⑧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把对文化和文明的理解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及其历史性特征的基础之上,以“生命成长”而非“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来看待和把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本土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超越了包括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自我与他者等二分法在内的一系列二元对立,推动了中华民族在文化方法论上彻底由被动转为主动。 第三,“第二个结合”凝练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和守正创新有机统一的辩证智慧,深刻破解了在文化发展路径形塑上长期存在的“依附性”意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文化思维的坚定理论逻辑。习近平指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⑨“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⑩“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1)显然,在文化自信中贯通中华文化漫长历史脉络及其博大文明创造,在开放包容中会通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多彩精华及其深刻文明对话,在守正创新中融通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和当代科技革命及其社会变革的时代精神,必将以“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强大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在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彻底由被动转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