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之美感特质 词有一种特殊的美感特质,跟诗不一样。诗是言志的,它本身的情意内容就有一份感动你的地方。杜甫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②,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③,它的内容、情意,就使你感动。还有就是它的声调。“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之一)④,它本身的声调就使人感动。因为诗歌是能够吟诵的,诗歌是一种直接的感发,是言志的,你在读它的时候,从它的情意、声调就直接得到一种感发。词的兴起是很妙的一件事情。最早敦煌的曲子本来就是配合当时流行歌曲歌唱的歌词,内容是非常多样的,贩夫走卒,不管你是做什么事情的都可以配合流行的曲调写一首歌词:你是当兵的,你就写当兵的歌词;你是带兵的,就写兵法的歌词;你是看病的,就写医药的歌词;你是征夫思妇,你也可以写征夫思妇的歌词。可是这样的歌词,大家以为它是市井之间的创作,文辞不够典雅,没有人给它印刷流传,所以大家后来都不知道了。一直到晚清在敦煌石窟的壁中发现了一些卷子,我们才知道原来当年有这样的曲子词。 以前这些歌词没有刊行,最早刊行的一部集子是《花间集》,而《花间集》编选的目的是给诗人文士在歌筵酒席之间娱宾遣兴的。“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⑤,就是使在西园聚会的文人诗客用这些歌词增加他们游园宴赏的快乐,使得那些南国的美女不再唱浅俗的采莲的歌曲。其实那个时候,这些歌词与诗形成一种背离,是背叛。因为诗是自己言自己的志,可是词是给歌女写的美丽的歌词,叫她去歌唱,不是言我的志。宋人的笔记小说记载了一个故事,黄山谷喜欢写爱情的歌词,有一个学道的人叫作法云秀就劝黄山谷说“艳歌小词可罢之”,他说香艳的歌词,写男女爱情、美女相思的歌词,黄山谷先生你不要再写了。黄山谷说“空中语耳”,这是空中语,我写美女不见得是我真的爱上一个美女,我写相思也不见得就真的相思,这不过是空中的、莫须有的歌词。⑥这样既没有言志价值也没有载道理想的、关于美女和爱情的歌词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大家都在想,也想不出一个道理来。可是,理智上虽然没有想出一个道理来,却有一种感觉,就是李之仪在《跋吴师道小词》里写的:“(小词)语尽而意不尽。”语言说完了,而意思没有完。“意尽而情不尽”,意思都说完了它的情味还有,不尽之处就引起读者很多的联想。⑦这很多的联想一个是它语言的微妙,还有一个是写作者的身份的微妙,我说是“双重性别”。《花间集》五百首歌词,十八位作者统统是男子,一个女子也没有。而里边的歌词却大都是用女子的口吻写的,女子的形象、女子的感情、女子的语言,这就是“双重性别”。就性别文化而言,一般社会中,对于男性原有一种性别文化的期待视野。作为男子,社会对之便自有一种科第仕宦的预期,作者有此预期,读者也有此预期,所以对男性所写的女性就自然引发了托喻之想,这是“双重性别”之作用所以形成的性别文化之背景。如果我们作为一个妇女说“懒起画蛾眉”⑧,这个很简单,就是这个妇女懒起在画眉。可是,是个男子说的“懒起画蛾眉”,就引起读者很多的联想,说这个就是有屈原的意思。屈原就以美女自比,“众女嫉余之蛾眉兮”⑨,这里边就有托喻,是感士不遇,是一个人写自己的才华不被人欣赏,这是“双重性别”的作用。 还有“双重语境”的作用。“语境”就是语言的情境,你在什么样的情境说的这句话。在晚唐五代,干戈扰攘,颠沛流离,其中有两个地区能保持小范围的安定而且生活也比较富庶:一个是南唐,一个是西蜀。而且,南唐、西蜀的君主都是浪漫的,都喜欢文学艺术,喜欢歌舞宴乐,所以小范围里边他们就在填写歌词。冯延巳写到“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⑩,他写的是伤春的小词,可是张惠言说他是“忠爱缠绵”(11),饶宗颐教授说这是“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12),为什么?那就因为冯延巳身处的小环境。陈世修在《阳春集序》记载:“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依丝竹而歌之。”(13)冯延巳喜欢宴乐,是在宴乐之间演唱这些歌词。可是冯延巳身为南唐的宰相,身负着国家的安危,朝廷里面有党争,进不可以攻,退不可以守,所以他忧思烦乱,他显意识说不出来的话,就写在伤春怨别的小词之中,无意识地(unconsciously)、潜意识地(subconsciously)流露。而读者也因为他有这种双重的语言环境,说他是“忠爱缠绵”,说他是“鞠躬尽瘁”。可见,小词给读者很丰富的联想,一个是因为它有“双重的性别”,一个是因为它有“双重的语言环境”。 二、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在中国词学演进的历史上,苏东坡号称是豪放派的先行人物,因为他写有“大江东去”这类的作品。可是,东坡有一些小词也常常包含有一些幽微隐约之深意,只是有时候大家不能够完全体会其中的意思。我们看他很有名的一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14) 这是一首应和之作,“和”字当作动词的时候念“和”(hè),应和、唱和。我们的诗词都要押韵,只要同在一个韵部,比如说同在“一东”这个韵部里面,你用“东”,他用“风”,都在一个韵部,就叫应和之作。次韵则是按照原作者押韵的次序来和的,也叫作步韵,你用什么字当作韵字,我也用什么字当作韵字。读中国的诗词一定要把这首诗或者这首词的声调,把它的高低抑扬的变化读出来,这是第一个要求。 这首词的题目是“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杨花就是柳絮。我们说“杨柳”,其实严格地说起来枝子向上的是杨,枝子垂下来的是柳,我们通称为杨柳。杨柳春天也开花,但是你看不管是海棠、桃花,还是北方的榆叶梅,虽然它们的花期都很短暂,但总会在枝头停留一段时间。只有柳树的花不停留在枝上。它未开之前是一个绿色的小小的蕊,只要一开,那个柳绵、柳絮就被风吹走了。这是一种很特殊的花,有它特别的一种美感。《红楼梦》中他们组织很多诗社,还有柳絮词的诗社,林黛玉写过一首词,其中有一句:“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