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德国大哲学家,哈贝马斯是后现代主义的批判者,坚决捍卫现代性的合理性。在20世纪西方众多的现代性理论中,只有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最具哲学深度。原因就在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深深植根在黑格尔思辨深邃的哲学之中。换言之,从解释学的视角来看,黑格尔哲学构成了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思想教化与前理解结构,因此可以说,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是一种新黑格尔主义的现代性理论。 需要指出的是,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不是那种偏狭的新黑格尔主义,而是一种能够兼容康德哲学的“有包容性的新黑格尔主义”,即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辩护是建立在“既要黑格尔,也要康德”这一内在的逻辑理路之上的。例如埃德加就把康德与黑格尔作为现代性自我意识的两大主将来加以强调。①童世骏先生也曾敏锐地强调说:“作为当代西方左翼思想家,哈贝马斯不仅重视黑格尔的思想遗产,而且重视被黑格尔和马克思尖锐批判过的康德哲学,尤其是后者对普遍主义道德的论证。”② 一、遭遇后现代主义与重返黑格尔 1.遭遇后现代主义 西方的现代性理论有许多不同的话语体系,例如以培根、牛顿为代表的科学话语,以波德莱尔为代表的美学话语,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社会学话语,等等。1981年,哈贝马斯出版扛鼎之作《交往行为理论》,那时他还沉浸在马克斯·韦伯从社会学眼光营造出来的现代化与合理性氛围当中。然而,哈贝马斯很快就遭遇到了来自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与挑战。 谁是后现代主义思潮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是尼采打开了后现代的大门,海德格尔和巴塔耶则在尼采的基础上开辟了两条通往后现代的路线。尼采的现代性批判被分解为两条路线:一条以巴塔耶、拉康和福柯为代表,他们是怀疑主义的“科学家”,试图从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方法来揭示权力意志的反常;另一条以海德格尔和德里达为代表,他们以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者自居,把主体性哲学一直追溯到前苏格拉底。 后现代主义什么主张触发了哈贝马斯的敏感神经?在哈贝马斯看来,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us)不是“现代主义之后”或“现代主义之跟随”,而是本质上彻底的“反现代主义”(Antimodernismus)与反理性主义。傅永军先生也认为,尼采、海德格尔、巴塔耶、福柯、德里达、罗蒂等人是现代性的反对派,因为他们对西方理性持一种质疑和批判的态度;法兰克福学派是现代性的拥护派或同情派,他们从理性异化和启蒙辩证法的角度批判西方理性的工具化和自毁性,他们反思现代性并重建现代性。③因此,后现代主义与哈贝马斯的整个理论主张是背道而驰的。 哈贝马斯指出,“后现代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普遍主义要求本身都是一个标志,揭示的是一种被掩盖着的特殊的帝国主义”④。换言之,后现代主义反对理性的普遍主义,它认为理性主义其实就是一种隐藏的帝国主义、一种权力的统治。尼采要砸碎现代性自身的理性外壳,他把理性主义的苏格拉底称为新生的魔鬼,呼唤回到原始权力意志的“金发猛兽”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迷醉时代。“这就是现代,旨在消灭神话的苏格拉底主义引起的结果。”⑤简言之,尼采的立足点不是理性,而是理性的对立面即神话。海德格尔反对人道主义,与理性彻底决裂,他致力返回到未被西方理性主义形而上学遮蔽的本源哲学(Ursprungsphilosophie),一种神秘、注定、深不可测的“存在”天命。 巴黎盛产后现代主义的另类思想。巴塔耶既是哲学家、存在神秘主义者,也是色情作家、浪荡公子,这位巴黎作家用他的淫词秽语来打破理性和现代性筑起的规律牢笼。福柯自视为异端,他从文风到修辞都体现出一种卓尔不群,以医生的冷峻眼光来审视理性时代的疯癫史、监狱、性史等,洞察到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权力,一种对肉身生命的规训与统治。 尽管哈贝马斯于1983年与福柯在巴黎多次会面交流,但是他仍然得出结论认为,“后现代理论装备太差,根本无法区分殖民性的话语和有说服力的话语”⑥。更为严重的是,哈贝马斯从后现代主义中嗅到了一股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乃至复辟主义的倒退苗头。1933年,作为弗莱堡大学校长的海德格尔就呼吁人们选择希特勒,并主张这是最终的选择、伟大的选择和真理。哈贝马斯说:“令人困惑的是,纳粹垮台之后,这位哲学家还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也缺乏承认错误的能力。他不承认他犯有导致严重政治后果的错误。”⑦ 2.重返黑格尔 1980年,哈贝马斯获“阿多诺奖”,他的答谢辞主题是“现代性——一项未完成的设计”;1981年,哈贝马斯出版皇皇巨著《交往行为理论》,对社会现代化的“合理性”问题展开了洋洋洒洒的论述;1983年,在重返法兰克福大学之后,哈贝马斯开设的讲座主题也是“现代性理论”;1985年,哈贝马斯出版《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引发他学术生涯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国际反响和争议。由此可见,现代化(Modernisierung)、现代(Moderne)、现代性(Modernit
t)与合理性(Rationalit
t),无疑是哈贝马斯这一时期学术研究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