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高新时代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1]新工科建设以来,我国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探索工程教育新理念、新模式和新路径,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发展培育了大批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新时期,新工科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对工程人才培养规格、层次和质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亟须推动工程教育系统性改革,突破体制障碍,建立高水平工程教育治理体系,激发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工程教育的整体合力。 一、构建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的战略意义 教育强国建设进入新阶段,新工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亟待制度保障。建设教育强国标志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由“以量谋大”战略向“以质图强”战略转变。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任务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工作要求。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的龙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实现从工程教育大国到工程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在此背景下,工程教育以及新工科建设必须自觉转入新阶段,从关注规模扩大、数量增长转向质量与规模并重,走提质增效、内涵式发展和深化新工科建设之路;必须以工程教育体系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系统思维和复杂科学为方法论,破除制约新工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工程教育治理体系变革旨在发挥中国工程教育治理制度和育人制度的优势,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 国家治理转向系统思维,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统筹协调发展以及全面综合改革的新阶段。随着以新工科建设为核心的工程教育改革深度推进,以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工程教育综合改革也成为高等教育界的高度共识与自觉行动。在大国竞争加剧、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工程教育改革“爬坡过坎”、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等新形势新要求下,工程教育治理面临比以往更严峻的现实挑战。[2]一方面,工程教育治理必须以中国之治应对时代之变,解决产业结构升级与人才需求矛盾、工程人才供需结构性困境、管理机制固化等发展难题;另一方面,工程教育治理体系是工程教育有效应对大变局时代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保障,是推动我国工程教育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工程教育治理逻辑与之同构。工程教育治理旨在协调、整合、重构教育、科技、人才的关系,明确工程教育在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聚合点上的战略方位。通过确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工程教育治理理念,构筑以利益共赢为价值纽带的工程教育治理结构,建立以协同共治为行动导向的工程教育治理机制,塑造以良法善治为共同愿景的工程教育治理文化,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三角协调关系。同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根本上靠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产教协同、科教融汇。因此,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亟须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工程教育治理体系。 中国工程教育国际坐标转变,工程教育治理体现中国特色与中国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先后实施了两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以新工科建设驱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在形成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3]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工程教育治理体系面临着诸多全新问题:工程教育的治理目标、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评价等方面尚未形成相互依存的治理体系;工程教育资源投入与使用效率亟待提升与优化;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程度较低且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差距;尚未构建中国特色工程教育学科体系。构建高质量工程教育治理体系就是打造体系的“中国特色”优势和品牌,为世界提供体现中国立场和中国智慧的工程教育治理“中国模式”,不断提升中国工程教育治理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二、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的理论模型与运行机制 (一)工程教育治理体系构建的战略目标 工程教育治理体系构建需要重点把握三个目标导向。一是聚焦行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注重行业需求导向,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通过整合多领域的工程教育资源,打造面向国家未来高端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跨界融合能力、全球竞争力等核心能力。二是面向世界,全面分析世界工程教育的变化。借鉴发达国家工程教育改革与治理的实践经验,助力中国工程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中国工程教育治理经验走向世界,为世界工程教育发展提供中国理念。三是面向未来,适应工程教育改革的趋势。增强工程教育与时俱进的自组织能力,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立足点,构建功能清晰、结构合理、运行有效的工程教育治理体系。 (二)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的理论框架及其关键要素 1.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理念 工程教育治理体系强调以治理目标为驱动,由规则、结构和行动组成,是一个制度性的运行系统。在实践中,工程教育治理应遵循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内在逻辑,构建平等协商、权责明确、利益共赢的现代工程教育治理体系。[4]一是平等协商,重申多主体协同治理的理念。在外部治理结构方面,强调通过相关制度建设,构建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之间协商、合作、互动、民主的治理体系。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强调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在卓越工程师培养和新工科建设中的民主参与、协商和监督,以及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相互协同。二是权责明晰,重塑多元主体的治理结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激励、宏观规制、法律保障等职能,在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构建互通、互融、互促机制。合理定位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社会组织在卓越工程师培养和新工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共治的结构关系。三是利益共赢,重构工程教育改革的协同治理模式。强化工程教育改革的行动协调,强调工程教育改革的组织功能整合,促进工程教育理念、目标与改革实践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