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1]。面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一体部署,充分体现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三大战略之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关键作用,高层次人才更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核心资源。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在民族复兴的强国理想中应有主动作为。 高层次科技和社科人才是人才资源中的基础资源,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是保持综合国力长期竞争优势的行动主体,是实现强国战略和民族复兴的决胜核心和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他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2],并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3]。高层次人才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竞争与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随着2021年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原有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的基础上取得了新发展,我们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群体、大学生群体、技术技能人才群体和高校院所专家教授群体。[4]但是,我国同时存在基础科学发现贡献不足,底层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发展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尴尬。[5]我国人才资源数量虽位居世界第一,但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一直是我国人才资源的短板。[6]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发展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共存的科学判断。要实现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高层次人才在知识生产、创新突破和人才梯队培养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战略的思想研究、人才政策研究、人才特征与内涵分析等方面。在价值分析的政策与战略研究方面,相关研究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论断并总结形成思想要义解读[7],进一步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人才工作道德性和学识性、规律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论述对人才工作理论进行补充阐述[8];从人才政策出发,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政策、科技人才政策,对我国人才政策的特征分布、热点变迁、演进趋势、政策工具与实施效果等作出分析[9]。在高层次人才主体性的研究方面,从高层次人才内涵研究及高层次人才响应时代号召的主体性研究方面切入,视角较为局限。以战略科学家为对象分析其群体基本特质,建立战略科学家成长发展的保障机制[10];基于中外百位战略科学家的履历分析,构建社会背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科技贡献和科学精神五个维度的战略科学家特征指标框架,总结了战略科学家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11];聚焦高校高层次人才研究,对四十年来高层次人才研究的热点与未来方向进行分析展望[12]。高层次人才的特征研究对其核心素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但相关研究在对象选择上未能全面且有针对性地聚焦影响民族振兴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全貌。另外,部分学者已关注到对高层次人才的内涵和概念的解读,如从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两个层面对高层次人才的内涵作出归纳,在此基础上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高层次人才的概念和类型作出详细划分[13]。总体来看,在关于高层次人才群体内涵的研究中,主要从高校的高层次人才、战略科学家等具体类型着手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与成长环境的关系连接点较窄,研究对象在群体结构中未能体现代表性,不能从整体上反映群体特征;同时,相关研究对新时代能够实现兴国使命的高层次人才的全部特质论述不够充分,对新时代高层次人才队伍发挥主体作用的研究亟待补充。新时代高层次人才队伍发挥主体作用的研究应当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能够助力高层次人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实现主动作为、擘画自我成长之路。本研究从高层次人才主体视角出发,解读高层次人才在实现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宏伟蓝图中的战略意义,分析高层次人才在兴国理想征程中的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以此为高层次人才投身兴国理想描画现实图景。 一、高层次人才兴国的理想图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4]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战略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力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储备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一)高层次人才是实现强国理想的历史选择 重视人才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传统。我党的高层次人才工作从人才类型和发展进程来看,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军政管理人才为主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起步期。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党政人才队伍建设,阐明“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15],指出高层次军政管理干部人才的重要作用。第二阶段是以归国人员为主的人才队伍外引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迅速集聚人才是快速恢复生产建设的关键。1949年12月,周恩来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代表党和政府郑重邀请世界各地的海外学子回国参加建设。[16]党中央还颁布系列政策对归国人才提供政治支持和行动保障,对其归国后的工作和科研方面也作出了相应安排①。1949-1954年,在文教委登记回国的留学生即有约2000人,直接就业者1424人,其中理工农医类科技人员占归国留学生就业总数的52.8%,[17]呈现出文理并重的特点,在重要学科中作出巨大贡献。历史的成功经验反映出,高水平科技和哲社人才在特殊时期对国家科技发展和国力提升具有关键性作用,也揭示着我国实现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第三阶段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引培并重期。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高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动社会全面发展,知识分子恢复社会身份认同。在开展人才引进工程的同时,更加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在国家层面,1998-2010年,通过系列纲领性文件逐步确立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②;陆续实施了涵盖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人才的一系列高层次人才项目;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系列人才政策,加快了21世纪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发展进程。第四阶段是高层次人才队伍提质发展期。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为了应对国内外形势剧变,推进科技瓶颈突破和思想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系列重大人才规划应运而生。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18]。在2021年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上,党中央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19]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人才队伍建设历史经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变革、强国建设规律、未来全球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为中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夯实高层次人才队伍这个底盘,是实现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要求,中国高层次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资源和不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