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一直被视为一个典型甚至极端的身心二元论者,他在公开发表的著作中使用“心灵”与“灵魂”这两个词来指称与身体相对的心。就词源、含义及所指而言,这两个词其实大不相同,一向追求思想清楚明晰的笛卡尔为何在这个问题上刻意要走模糊路线呢?更为诡异的是,一方面,笛卡尔正式解释过自己为何在《第一哲学沉思集》正文的六个沉思中放弃“灵魂”而选用“心灵”——这无疑意味着他清楚地意识到二者含义之不同;另一方面,他却在法文版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中明确地说自己不区分“心灵”与“灵魂”。两种明显相互矛盾的说法提醒我们去探查这其中的隐情。 一、古代哲学中的心灵与灵魂 先来说“灵魂”与“心灵”各自的含义。拉丁文anima对应的希腊词是
,英译通常是soul,法文则是
me,汉译是“灵魂”。它最初的含义是“风、空气、呼吸”,其次的含义是“生命、生灵”,最后才有了“灵魂”这个含义。拉丁文mens对应的希腊词是
,其意是“神志、心灵、理智”,通常的英译是mind,通常的汉译是“心灵”,也被译成“理智”,或按读音译成“努斯”。法文中其实找不到一个精准翻译拉丁语mens的词,法文版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勉为其难地选用了esprit这个词。 在荷马史诗中,
指示人的思想活动或思考能力,而
的基本所指是鬼魂,它驻扎在人的身体之中,却与活人的思想、情感没有任何关系,它在人死去吐出最后一口气的那个瞬间离开人的身体并且作为身体的影像继续存在于冥界。①在绝大多数前苏格拉底的自然哲学家那里,灵魂与心灵继续保持着无交集的状态,心灵是理智能力,灵魂则是被视为类似气或火这样的流动的、精微的物质,它能够渗透到物体内部从而推动物体运动。阿那克萨戈拉第一次尝试将心灵确定为推动宇宙及安排宇宙秩序的力量,但是他这个尝试显然不太成功。②德谟克利特首次将灵魂与心灵联系起来,他认为灵魂是球形的原子,渗透到形体内部,赋予其生命活力并促使其运动。③ 早期希腊哲人以朴素的、直观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灵魂,灵魂虽然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力来源,但还是某种占据空间的物质。柏拉图首次强调灵魂与身体是完全异质的,灵魂是单纯的、神圣的、不朽的,它来自天界,在此世暂住在身体之中并且赋予身体生命活力,而身体则是复合物,因此一定会消亡。柏拉图使得灵魂的功能覆盖甚至超越了心灵的功能,灵魂赋予身体生命活力、思考认识真理并且指挥身体行动。柏拉图身心观的基本框架是:灵魂是主人,身体是奴隶,如果灵魂驻扎在身体期间牢牢地掌控了身体,身体没有恣意妄为、没有搅扰灵魂认识真理,那么在身体消亡之后灵魂可以重返天界,否则的话,身体消亡之后灵魂就要堕入地府受惩罚。 柏拉图关于灵魂的各种说辞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有些说法明显服务于其政治学说。亚里士多德则明确指出“灵魂就是生命的本原”④,并且将研究灵魂的学科归入自然哲学。他根据生物体的功能对灵魂进行分类:植物灵魂使得植物吸收营养从而维持自身生长;动物则拥有植物灵魂和感觉灵魂,后者使得动物可以感知外部世界,并且可以指挥身体做出各种本能活动从而保存自己;人拥有植物灵魂、感觉灵魂和理性灵魂,理性灵魂基本可以等同于心灵,负责思考认识真理并且指挥身体行动。⑤关于灵魂是否不朽的问题,亚氏态度暧昧:一方面,他认为灵魂是形式,身体是质料,由于形式不能离开质料而存在,因此灵魂会伴随身体一起消亡⑥;另一方面,他又说,心灵即理性灵魂的思考活动与身体无关,因此可以与身体分离,从而是不朽的⑦。亚氏之后,虽然有少数哲人比如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哲人视灵魂为某种精微的、流动的物质,但绝大多数主流的理性主义哲学家比如奥古斯丁、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基本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在术语使用上也沿用了亚氏对“灵魂”与“心灵”的区分。 二、笛卡尔著作中混用“心灵”与“灵魂”的局面 我们接着来考察笛卡尔如何使用“灵魂”与“心灵”这两个词。在1637年首次公开出版的法文著作《谈谈方法》中,笛卡尔用法文
me来指称那个与身体相对的心。比如第四部分的关键结论:“由此,我知道我是一个实体,其完整的本质或本性仅仅是思考,且不需要任何位置,也不会为了存在而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相应地,这个‘我’——也即我成为我所是者所凭借的灵魂——完全不同于身体,其实比身体更容易认识,而且不会停止成为其所是者,即使身体不存在了。”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