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学历一直被作为衡量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知识的多寡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收益、社会地位和声望。特别对青年人来说,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拥有高学历意味着在认知程度、就业方向、持久收入、人际关系网等多个层面较他人有更大优势,这种优势具有长远性[1],继而使得具有高学历青年有更高的幸福感,对未来也有更高的期待[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文凭成为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主要工具,高等教育改革与扩招使得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逐渐迈向大众化。据统计,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6.5万人,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颁布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4.76万人,到了2022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已首次突破千万[3]。高校扩招也在推动高校青年毕业生向大中城市迁移[4],尽管近年来次发达城市也在迅速发展,但毕业生期待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仍逐年增高[5],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使得青年人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更是造成了东部地区“硕博蜂拥街道办,大专本科送外卖”和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不止血”现象并存[6],高等教育学历贬值、“读书无用”“教育过度”等言论四起,教育发展在地区间出现“马太效应”。 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以及高等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回报差异产生的公平性问题成为热点话题。那么,青年人高等教育文凭究竟是增值还是贬值,高等教育在地区间的不公平问题是否得到加强或减弱,这需要进行长时期趋势分析。以往较多研究利用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来估计高等教育回报率问题,但这些研究多仅在时期维度上讨论青年人高等教育回报的变化趋势,将年龄、时期和队列的作用杂糅在一起,忽略了许多内在的变化机制。高等教育对社会地位回报的变迁是由外部社会性因素和内部个体因素共同导致的,运用年龄-时期-队列分析法,可以将三种时间维度分开来考察高等教育的回报,使研究在三种时间维度变化上的趋势估计更加精准,同时避免年龄、时期和队列三者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运用2005-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十期数据,利用年龄-时期-队列的分析方法来探究高等教育在主观地位认知和客观收入两个维度上回报的变化过程及地区差异。 二、研究综述 1.高等教育社会地位回报的年龄效应 年龄效应指的是由生理年龄改变在个体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生成的变化。本文指身体年龄的增大和社会身份的转变对是否有高等教育学历和社会地位高低关系的影响。相关研究已分别对于不同年龄的青年的主观地位认知和收入趋势进行了探究,认为青年早期和青年晚期高于青年中期的主观社会地位认知,呈现出“U”形趋势[7]。对收入的趋势研究则有争议,英美等发达国家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家庭收入和消费与户主年龄存在“倒U”形关系[8][9],对中国农民工的研究结论也是如此[10],但还有学者利用中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年龄效应曲线呈现持续线性递增趋势[11][12],然而这些研究都并未细致区分群体差异,是否有高等教育学历的群体可能在社会地位的年龄效应上有很大不同。对1992年美国全日制男性劳动者的研究得出,随年龄增加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者收入差距会扩大,高学历劳动者收入更早达到峰值,增速和减速都更快[13]。因此,在中国社会转型独特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回报的年龄效应有待在更新更全面的数据中探究。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青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会经历由盛转衰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从事体力工作较多的低学历者在收入和地位认知方面受到的负向影响可能都更大。另一方面,年龄的增长也会为高学历青年带来更加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社会关系[14],进一步拉大其与没有高等学历群体社会地位的差距,形成累积优势。因此,提出假设1.1和1.2: 假设1.1(年龄效应假设):在考虑了时期和队列的影响后,随着年龄增长,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在地位认知上的相对优势会逐渐增大。 假设1.2(年龄效应假设):在考虑了时期和队列的影响后,随着年龄增长,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在收入上的相对优势会逐渐增大。 2.高等教育社会地位回报的时期效应 时期效应指由于外部环境,如历史事件、环境或科技创新等方面产生瞬时性作用引起的改变[15]。新时代青年人高等教育回报同时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向影响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负向影响。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加深,职业对技术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使得劳动力市场“任人唯才”的选择机制逐渐占主导地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容易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16]。另一方面,教育扩张使得高技能人才数量增多,高、低技能人才经济回报差距缩小。有学者指出,教育对阶层地位的重要性较弱,虽然民众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但总体的主观社会地位认知并未出现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提升,出现身份认同断裂的现象[17][18]。那么随着转型时期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对于青年的社会地位影响到底有怎样的趋势呢? 总结关于高等教育回报趋势的研究,已经从许多角度对高等教育的回报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趋势刻画。其中,我国有学者通过对1988-2007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我国高等教育回报率一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19],但还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的教育收益率在2004年至2006年增长势头减缓,甚至出现停止增长的迹象[20]。李骏通过实证分析得到,高等教育对主观阶层地位的显著影响在2008年还有较高的迹象,但到2013年时这种边际显著性已然消失[21]。总之,由于研究方法和对象的差异,高等教育回报时期趋势研究结论仍存在争议。同时,多数研究都主要将教育回报操作化为客观层面的“收入”,对高等教育主观层面的回报趋势关注较少。借鉴已有研究,近年来,教育扩张导致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市场化转型放缓,可能导致在2005年后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回报随着时期的后延而有减小的趋势。因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设2.1和2.2: 假设2.1(时期效应假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在地位认知上的相对优势会逐年减弱。 假设2.2(时期效应假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在收入上的相对优势会逐年减弱。 3.高等教育社会地位回报的队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