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1930年由开明书店创办后,出版社将其运营至1953年与青年出版社合并为止。作为民国时期维系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学生杂志,从蔡元培到匡互生,从鲁迅到陶希圣,从茅盾到周而复,从冯友兰到胡绳,各方人士都曾在该刊著文立说,它是后五四时期不同青年启蒙话语竞逐的顶级平台。基于学界对此刊物的研究缺少统摄性视野,本文通过概括关捩文章要点,归纳核心栏目特色,追踪杂志宗旨演变,描绘数十年间杂志与青年读者群体互动的变嬗脉络,搭建宏观框架,以推动《中学生》研究的深化。 一 自1900年梁启超在《清议报》发表《少年中国说》滥觞,经陈独秀1915年在《青年杂志》创刊号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宣扬,复由1916年李大钊《青春》一文的再次鼓荡,“青年”演变为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元命题。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青年书刊不仅是关乎“启蒙”的利器,更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据统计,1925年全国仅有各类中等学校1142所,学生185981人,到1929年已有学校2111所,学生341022人,1930年更激增至学校2992所,学生514609人,读者数量之庞大可见一斑。①概而言之,青年文化的生产——消费——再生产是精英领袖、商业出版社、知识青年三方角逐争夺的场域。在此背景下,开明书店决议发行一份面向中等教育程度读者的杂志。 1929年11月20日,《申报》报道了出版社拟推新杂志的举动:“开明书店向以出版中学生用书闻名于读书界,所出各书,如《开明英文读本》《开明算学教本》及《活页本文选》等,颇为各中学校所欢迎采用。近闻该店又将于明年一月起,出版一种月刊杂志,名曰《中学生》,专供中学生阅读。创刊号已在印刷中,可于年内提前出版。其中执笔者,有陶希圣、舒新城、叶圣陶、郑振铎、丰子恺、徐调孚、夏丏尊、李宗武、刘薰宇诸氏,而编纂者则为章锡琛、夏丏尊、顾均正、丰子恺四人云。”② 1930年1月1日,《中学生》正式发行创刊号。夏丏尊所执笔的《发刊辞》全文如下: 中等教育为高等教育的预备,同时又为初等教育的延长,本身原已够复杂了。自学制改革以后,中学含义更广,于是遂愈增加复杂性。 合数十万年龄悬殊趋向各异的男女青年于含混的“中学生”一名词之下,而除学校本身以外,未闻有人从旁关心于其近况与前途,一任其彷徨于纷叉的歧路,饥渴于寥廓的荒原,这不可谓非国内的一件怪事和憾事了。 我们是有感于此而奋起的。愿借本志对全国数十万的中学生诸君,有所贡献。本志的使命是:替中学生诸君补校课的不足;供给多方的趣味与知识;指导前途;解答疑问;且作便利的发表机关。 啼声新试,头角何如?今当诞生之辰,敢望大家乐于养护,给以祝福!③ 1931年叶圣陶入职开明书店,从第12期起杂志署名编辑“夏丏尊、叶圣陶、章锡琛、顾均正”,到了1936年第61期起署名“社长 夏丏尊 编辑:叶圣陶金仲华 徐调孚 贾祖璋”,此情况一直持续到1937年第76期为止。夏丏尊与叶圣陶两位作为刊物的灵魂人物,主导了此阶段《中学生》的风格。 夏丏尊提出“本志的使命是:替中学生诸君补校课的不足;供给多方的趣味与知识;指导前途;解答疑问;且作便利的发表机关”的定位。叶圣陶如是谈到“编辑《中学生》……共通的观点用夏丏尊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受教材’不等于‘受教育’”。④夏丏尊的《受教育与受教材》发表在杂志第4期。基于在浙江一师、春晖中学、立达学园等的丰富任教经历,他断言“中等学校教育的课程,只是一种施行教育的材料,从诸君方面说,是借了这些材料去收得发展身心能力的。诸君在中学校里,目的应是受教育,不应是受教材”,他更看重的青年能力的培养,教育的形式问题反而是第二位的。⑤对应于《中学生》杂志,他们寄望青年读者在阅读《中学生》后,能“经过一番消化作用,生出新的血肉来”。在编读之间的关系上,夏叶二人观念较为平等,他们相信“我们中间大部分曾经当过老师或是现任老师,就承认自居于老师的地位也不要紧”,但这不是“教训态度”的老师,是“辅导态度”的老师,因此“我们时常把读者诸君称为青年朋友,这个‘朋友’不是一种浮泛的称谓,却表示我们真心诚意的把诸君认作朋友。”概而言之,1930-1937年的《中学生》,是以综合性杂志面貌,亦师亦友的态度,对青年读者进行全方位的启蒙。 此时期的《中学生》,每年10期,7、8两月停刊(1930年停7、12月,1932年停3、8月),一直持续到1937年6月杂志出至第76期。杂志栏目颇多,其中的“特辑”堪称代表。“特辑”是针对特定议题,由知名人士约稿或普通读者征文构成的栏目,基本每年两辑,自1932年起固定在每年1月的新年特大号和6月的暑期特大号,部分特辑名甚至会特别标注在杂志封面以作卖点。特辑文章少则数篇,多则可占据杂志一半版面。徐调孚自诩“本志时设特辑,汇集同类性质的文字在一起,为极有意义之举”,⑥可见《中学生》编辑对此栏目极为自傲。 “特辑”作为不同代际精英知识分子与青年学子交流与碰撞的媒介,是时代精神症候的风向标,此阶段杂志特辑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