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19;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23)06-0023-12 DOI:10.13718/j.cnki.xdsk.2023.06.003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1]。在整个文化工作中,文化自信是一种根本性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在孕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有历史的根基,更应有现实的基础,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与超越,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以下简称“座谈会讲话”)的标识性概念。 本文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定位、方法遵循与根本依托,从理论上开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关问题研究的视角,从实践中探寻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基本坚持。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丰富的时代内涵,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高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着眼于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演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要环节,蕴含了“传承”与“建设”的互动与并进。2023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人民日报》6月3日头版详细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4],迅速引发了学界热烈回应。截至2023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系列文章,从历史底蕴、当代建构、时代特质、使命担当、文化自信、大文化观、生成之道等层面展开了广泛论述,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篇名收录于知网的文献已达90余篇。现有成果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重要学术期刊从办刊特色出发,围绕座谈会讲话精神,以笔谈形式组织专栏。《中国社会科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笔谈探讨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导向”“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连续性及其文化基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特质与价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等命题[5]。《经济研究》“围绕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三大体系”,着重阐释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6]。《文学评论》从“普及经典名著”“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贡献文学力量”等方面展开讨论[7]。《图书馆杂志》聚焦“文化传承与图书馆创新”进行阐发[8]。《人民论坛》“特别策划”深入论析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9]。 第二,从“伟大复兴”“古今之争”“中西之辩”等角度探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李双套认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超越文明的“古今之争”和“中西之辩”,基于此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10]。项久雨分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所彰显的从“文明蒙尘”到“文明再造”再到“文明复兴”轨迹[11]。这部分研究目前还远远不够。 第三,基于理论内涵,分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进路。袁祖社指出,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理论为指导”,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特征的精准概括和精辟论述出发,“批判借鉴、辩证扬弃西方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孟维嘉认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回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大历史’、坚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书写新时代文化使命传承赓续的‘大叙事’、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胸怀’”[13]。王威峰等提出,要“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4]。田凯华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核心要义在于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重要任务在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根本目标在于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质要求在于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最大法宝在于统筹推进‘两个结合’”[15]。王新影等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政治成果”[16]。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如此重要的议题进行研究,必须高度警惕“用政治讲政治”的倾向。企图仅通过变换话语的表达方式来讲政治,是无法讲清楚其背后深层次逻辑的。“我们讲政治,不是就政治讲政治,而是要用学术讲政治,要对党的思想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学理阐释,讲出‘所以然’。”[17]只有用学术讲清楚了蕴含于政治话语背后的逻辑,才能推动政治话语深入人心,必须用学术话语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18]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学界普遍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化成果是“一整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知识体系”[19],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活的灵魂”[20]是中国自主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