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062(2023)06-0022-07 胡塞尔在时间思想史上首次阐明了滞留-原印象-前摄的现在时间晕,并将时间作为显现事物的视域,也让时间自身被构造出来。他将滞留作为“过去”的原初显现,进而将再回忆建立在滞留的基础上,批判了布伦塔诺将再回忆作为过去的基础的理论。滞留作为再回忆的基础的理论,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胡塞尔对时间意识理论的重要贡献。但是,这一看起来自明的理论,却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对胡塞尔将滞留作为再回忆的基础的理论的研究,已有成果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解释滞留作为再回忆的基础的原因。比如肖德生认为“再回忆之所以称为次生回忆,是因为它自身基于滞留才可能形成,它预设了滞留在时间意识中所起的作用”[1],说明了滞留对于再回忆的基础作用。第二,以德里达、梅洛-庞蒂和米歇尔·亨利为代表的现象学家认为滞留导致了内时间意识的断裂,为证明滞留不能作为再回忆的基础提供了论据。第三,以神经现象学、潜意识现象学为代表的理论为滞留找到非给予性感觉的基础,试图证明滞留是再回忆的基础,为胡塞尔进行辩护。但是,已有成果没有直接对滞留不能作为再回忆的基础的理论进行质疑,也没有提出滞留不能作为再回忆的基础的原因。本文认为,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滞留不能作为再回忆的基础。第一,滞留的连续统理论站不住脚;第二,滞留与再回忆之间是断裂的;第三,滞留的连续性理论与先验还原相冲突,导致了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不可克服的矛盾。 一、胡塞尔理论中滞留、再回忆及其两者的关系 在胡塞尔的理论中,滞留和再回忆都是对原印象的变异,但是二者变异的方式和特征有所区别,这种区别决定了滞留是再回忆的基础。 (一)滞留的内涵与特征 根据胡塞尔,滞留是原初印象的直接变异。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的起点是原印象(或原初印象),是时间意识中绝对被给予之物:“延续客体之‘生产’(Erzeugung)得以开始的‘起源点’是一个原印象。”[2]61但是,作为现在的原印象总是要不断变化:“意识的每个现时的现在都受变异法则的制约。”[2]61原印象直接的变异就是成为滞留。作为已经变化了的原印象,滞留是过去在当下的存续。 滞留有三个特征。第一,滞留与原初印象不可分。滞留作为过去不是主动回忆,而是一种原生的回忆或清新的回忆。因为滞留总是与被它保留的原印象不可分,以至于当原印象过去,新的印象产生时,它仿佛仍然存在,所以是清新回忆。因此滞留与下一个原印象也是不可分的。第二,滞留会不断变异,成为滞留的连续统。意识“从一个滞留转变为另一个滞留,从不间断。因而就形成一个滞留的不断连续,以至于每个以后的点对于以前的点来说都是滞留。因而每个滞留都已经是连续统”[2]61。因此,每个滞留包含了之前的滞留不断变异的过程,自身带有一个连续变化的背影,成为变化的连续统。第三,滞留是内容与行为的统一。对胡塞尔来说,“滞留与感知一样,是一个绝对给予的行为”[2]405。即滞留不仅作为过去的内容被动地活跃于当下,而且具有意向性特征。滞留中包含双重的意向性:横意向性和纵意向性。横意向性在对原印象的保留中指向印象序列所显现的对象。纵意向性在意识的“河流的流程中持续地与自己本身处在相合统一之中”[2]115,从而不断指向意识河流的连续和统一。 (二)再回忆的内涵与特征 胡塞尔认为,再回忆是对原印象的主动再造。它指向的是过去曾经存在的原印象或对象。这种再造不像滞留那样直接地将过去保存下来,再回忆的显现内容以及其对象变异附加了创造和想象的方式,让过去在当下被显现出来。所以,再回忆“表象着一个现在,但本身并不给予一个现在”[2]75。 再回忆有三个特征。第一,再回忆与原印象之间不连续。在再回忆中,“被再造的声音消失了,它的材料不会再同一地留住并继续经历着对它的立义”[2]80。再回忆是原印象发生过一段时间,在当下似乎已经消失了之后的一种反思性的当下化。所以“我们却无法谈论从感知到想象,从印象到再造的不断过渡”[2]80。第二,再回忆是主动的行为。因为“当下化则是某种自由的东西,它是一个自由的穿流,我们可以‘更快地’或‘更慢地’、更清楚明白地或更迷惘地、迅速地一口气或分步骤地以及如此等等地进行当下化”[2]81。这种自由地将原印象以自己需要或喜欢的方式进行重新显现的行为,是主动实施的行为。第三,再回忆也是行为与内容的统一。再回忆不是一种图像意识,而是通过图像实施的一种意向行为。再回忆中的意向包含两类:对内容的意向和对时间位置的意向。前一种意向性行为是通过当下对过去感觉的再造而意指过去的某一事物。后一种意向,胡塞尔称作编排意向。“对于时间事物而言,是编排到时间形式和时间世界之中。”[2]89位置性的意向为内容性的意向提供了一个时间序列的背景,为过去的事物提供了时间序列上的定位。 (三)滞留作为再回忆的基础的原因 滞留作为再回忆的基础有两个原因。第一,滞留是再回忆改造的对象。再回忆是对原印象的回忆:“如果我真实地具有对A的回忆,我便必定曾感知过A。”[2]227而滞留与原印象不可分,并且“滞留也属于印象领域”[3]。再回忆是对宽泛现在:滞留-感知-前摄的再造,因而再回忆的表象必须以滞留的表象内容为基础。从严格的现在感知上来说,滞留是对原初内容的保留,而再回忆是一种改造。“单纯的想象中没有对被再造的现在的设定以及这个现在与一个过去被给予的现在的相合。相反,再回忆则设定被再造者。”[2]84因为滞留对原印象内容的保留,再回忆对被再造者的设定才得以可能。 第二,滞留的连续性为再造提供了可能性和有效性。滞留与原印象是连续的,而再回忆与原印象之间是非连续的,非连续的行为必须有一个连续行为的基础。再回忆能够实现指向过去之物,其条件是滞留的连续统为其提供的“通道”。“通道”是一个比喻,表明再造的对象通过滞留的连续统穿行到了被再造的时间位置。再造只是利用了连续滞留的结果,从而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再回忆的对象。而且,没有这个滞留的连续性,再回忆本身对时间编排的连续性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