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23)11-0042-11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力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高校拔尖学生也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人力资源储备。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简称“拔尖计划2.0”),为我国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方向指引。在此背景下,提升高校拔尖学生的学习与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高校办学实践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目前,我国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研究型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多元目标取向与单一实现机制的冲突[1],仍然重视拔尖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其人格养成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缺乏关注[2]。拔尖学生虽然拥有着良好的学术潜质和研究能力[3],但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组织能力等社会导向性指标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4]。此外,在如今社会发展急剧变化的时代,单纯依靠专业知识技能已不足以支撑个人的长远发展,而以社会情感能力(Social Emotional Competence)为代表的非认知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5]这意味着,拔尖学生不仅要成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还应当涵养一种“情绪智力”,以利于其在日后从事创新活动中保持良好心态、处理好复杂人际关系、领导并管理好团队,以创造更多的创新成就。[6]社会情感能力实质上是一种情境胜任力,[7]可以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习经历得到发展。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植根于“超常就读经历体验”[8]。因此,乔治·库(George Kuh)提出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High-Impact Educational Practices)为高校培养拔尖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提供了新的路径。[9]他曾建设性地指出:每个学生在本科阶段至少参与两个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它要求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教师和同伴保持积极互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取得学业成功。[10] 然而,已有研究缺乏对我国拔尖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成效的关注。为此,本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数据,探究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参与对拔尖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推动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实证数据支持。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社会情感能力的内涵及维度 社会情感能力是指个体掌握并应用的一系列与自我适应和社会性发展有关的核心能力。[11]该概念最早由美国学术和社会情感学习联盟(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CASEL)提出,具体分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交往技能和负责任的决策五种能力。[1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在大五人格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情感能力的分析框架,包括任务表现、情绪调节、与人交往、协作能力、开放思维和复合技能六大维度。[13]斯蒂芬妮·琼斯(Stephanie Jones)等人构建了社会情感学习的“发展-背景模型”,将位于模型中心的社会情感能力划分为情绪处理、人际交往和认知调节三个维度。[14]我国学者杜媛等人基于“关系性存在”的理论视角提出本土化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模型,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集体管理六大维度。[15]可见,目前学界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内涵界定与维度划分尚未达成共识。但可以发现,对社会情感能力的讨论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个体自身认知的控制与调节;二是强调对自我及他人情绪的觉察与管理;三是突出与他人的交往、沟通与协作。基于此,本研究借鉴琼斯等人的框架,将社会情感能力分为认知调节能力、情绪处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三个维度。 (二)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类型及现状 21世纪初,为应对大学生学习面临的新挑战,美国大学和学院联合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AC & U)提出十种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学习质量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分别为新生研讨课、学习共同体、通识体验项目、写作强化课、协作性作业或项目、本科生科研、多样性或全球化学习、情境化服务或社区学习、实习、高年级顶峰课程或项目。[16]后续研究者杰恩·布劳内尔(Jayne Brownell)等人进一步将其整合为新生研讨会、学习共同体、本科生科研、服务学习和顶峰体验五个方面。[17]我国学者张华峰等人基于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数据,建构起具有本土特色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并整合为拓展性学习活动、研究相关性活动和社会实践类活动三类九项。[18]然而,有研究指出,与美国研究型大学相比,我国“985工程”高校学生在社会服务或志愿工作、海外学习等活动的参与率明显较低。[19]综上,高影响力教育活动涉及范围广泛、类型多样,学生参与情况也存在差异,但鲜有针对我国拔尖学生群体的相关研究,关于拔尖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现状及成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