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750/j.adge.2023.10.001 博士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支撑我国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核心力量。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教育体系。但不可否认,大而不强是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现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博士生教育依然需要深化改革,破除质量难题。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成为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重塑博士生教育体系以及实现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 一、博士生教育发展概述 1.发展使命 与注重于知识传授的本科生教育和目标为造就专业人才的硕士生教育不同,博士生教育的核心在于系统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和开拓能力。它既包括以学科性、学术性、同行评价以及组织的同质性为基本特征的学术能力培养模式,也兼容在应用的情境中进行的跨学科的知识生产活动;既强调理论突破与发现的创造能力,又强调应用实践和发明的创新能力。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飞速发展、知识生产与经济社会进步日益贴近的今天,中国博士生教育与改革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它既是我国成为教育强国的主要短板,也为我国走向科技强国提供高品质的人才军团,是将我国锻造为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一环。 2.历史进程 “博士”作为学位,最早产生于中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博士学位在初创时期仅是作为一种教师资格证存在,并没有对获得者研究能力及成就的认可。现代意义上的博士生教育,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1809年开始,洪堡等人创立的柏林大学等现代大学,将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并首次产生了由哲学院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该时期博士生教育强调各学科“对知识和创造性的积极贡献”,其宗旨在于提供科研方法的训练,使每个人成为具有最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者和学者。1861年,耶鲁学院开始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标志着博士生教育制度在美国产生,美国最初的博士生教育强调培养具有理性精神的高级学者。1876年,伴随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研究生院随之成立。研究生院的创立是世界博士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博士生教育和博士学位制度的发展进入了正规化、形式化、制度化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各国博士生教育规模也持续扩大,大量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就业也不再局限于教学和科研岗位,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全面融合到博士生培养中。 3.中美数据比较
图1 美国与中国的理工科博士学位授予数量(2000-2020年,并预测到2025年)[1] 数据来源:美国数据来自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Integrate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Data System(IPEDS),中国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40年前,中国成建制的博士生教育刚刚起步,至今已走过西方国家花费一个多世纪才完成的发展历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博士生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以研究国际关系闻名的美国乔治敦大学的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2021年8月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题目是《中国在理工科博士发展上大大快于美国》[1]。该报告披露:当前美国大学每培养2名理工科博士,中国大学就要培养3名;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到2025年,中国就能够培养出两倍于美国的理工科博士(见图1)。该报告同时指出:“一个国家培养的博士人数仅为理工领域未来竞争的一项指标”“考虑到中国对中美之间高等教育和高技术竞争的投入力度,关于理工科博士生培养规模这一差距可能会削弱美国的长期经济和国家安全”。我国成为世界博士生教育大国与我国成为世界学术产出大国相伴而行,打造出我国作为世界教育大国的最后一座里程碑。 4.国际对标 纵观世界上科技强国的崛起历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无一例外地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扮演重要角色。以美国为例,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代表了美国的战略科技力量。上述大学托管了美国近半数的国家实验室,其研究领域涵盖了从核武器、雷达、导弹推进等武器研究到高能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等重大科学前沿方向,为美国成为当今世界领先的科技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2]。与此类似,英国的两所世界顶尖高校—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也是英国的战略科技力量。这两所大学在历史上培育了众多的科学家,其中牛顿、麦克斯韦均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牛顿塑造了经典力学体系,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理论,分别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也使英国得以成为最早迈入工业化的国家。在20世纪,位于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是英国独一无二的战略科技力量,涌现出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欧洲大陆,法国在拿破仑时代就创建了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并迅速地发展成为法国最重要的军民融合的理工类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大批法国战略科技精英,承担了“为了祖国、科学与荣誉”的使命[3],且承担了每年法国国庆的阅兵任务,涌现出像柯西、拉普拉斯、拉格朗日、库仑、纳维、泊松、傅里叶这样一大批顶尖的科学家。苏联在斯大林时代打造了“政—军—工—科—教”五位一体的国家科技体系,同时大大增加了对莫斯科大学等国立大学的经费投入,达到全面发展基础研究、保护国防工业和国家安全的目的[4]。在亚洲,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到二战投降前在日本境内设立了七所帝国大学[5],它们始终是日本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