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23)05-0069-09 DOI:10.14138/j.1001-4519.2023.05.006909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双一流”政策走向深入,人们愈加认识到其不仅仅在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本身,更在于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翁铁慧①、马陆亭②、阎凤桥③、刘贵华④等认为,“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重点建设政策的延续,其出发点在于发挥“双一流”高校的示范效应。所以,关注“双一流”政策所寄望的示范效应显得更加重要⑤。“示范效应”(Demonstration effects)原本是经济学的概念,最初由哈佛大学凯夫斯于1974年在研究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时提出来,是指由于东道国企业与外资企业存在技术差距,东道国企业通过模仿学习外资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来提高生产效率的现象⑥。在高等教育中,存在与经济学中的示范效应相类似的现象:由于非一流大学与一流大学相比,存在着实力、声誉等方面的差距,因此前者会对后者进行借鉴和模仿,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一流大学的示范效应。 无论在经济学还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专门对示范效应的研究都比较少,其原因在于几乎没有文件记载某一家机构最初是如何以及从哪里学到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的⑦。示范效应的发生过程具有潜在性,很难有确切证据证明,这阻碍了我们对一流大学示范效应的认识。目前我们仅能从理论上粗略推演,当细致分析效果时,则会陷入矛盾性焦虑:既担心效应过强导致高校同质化,又担忧效应不足使弱势高校游离于政策之外丧失积极性。⑧因此,唯有将实证与理论相结合,才能深入理解一流大学示范效应,走出目前的认知困境,促进政策科学化。有鉴于此,本文首先通过组织理论来阐释一流大学示范效应的基本原理,然后运用网络爬虫技术对高校的调研行为进行分析,力图通过数据刻画其影响程度和领域,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予以讨论。 二、理论阐释:基于组织理论的分析 一流大学产生示范效应是组织学习在高校中的具体体现。“组织学习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通过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而使组织观念和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⑨组织学习分为组织内部学习和组织间学习,而一流大学的示范效应属于组织间学习。一流大学的示范效应就是一流大学引导其他高校向其学习,使其他高校的观念和行为发生改变的过程。 (一)示范与模仿 根据组织学习理论,组织间学习分为扩展(extension)和内化(internalization)两个环节。扩展是一个组织的透明程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一个组织分享经验的意愿越强,透明程度就越高;内化指一个组织对其他组织知识或经验的接收过程,它体现了组织的吸收能力。⑩ 示范效应也被称为“示范—模仿效应”,示范与模仿由不同的高校来完成,它们之间既彼此独立又相伴相随。在组织学习中,示范、模仿分别与扩展、内化两个环节对应。示范具有展示、显露的含义,示范者在完成某种行为后向外传递信息,代表扩展过程。模仿是一种由模仿者自主决定的学习行为,代表内化过程,内化程度影响模仿者的行为表现。一般而言,组织学习的效果包括观念和行为两方面的改变,而在示范效应中,内化主要强调模仿者行为的变化,而对认知变化难以作出判断。总之,扩展与内化是一流大学产生示范效应的两个基本环节,示范与模仿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发生过程。由此推之,一流大学的示范效应,归根到底依赖于其他高校的自主行动,并通过其模仿行为才得以彰显。一流大学的行为只是潜在地推动其他高校进行模仿,但并不必然保证此行为发生。所以,示范效应的发生踪迹和强弱程度只能在其他高校的具体行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并且在不同高校、不同领域之间必然存在差别。 (二)竞争性模仿与制度性模仿 高校在决定采用某种制度或做法时具有自主选择权。那么,是何种因素促使其他高校对一流大学的模仿行为呢?组织理论将组织运作的机制分为效率机制和合法性机制,迪马乔(DiMaggio)和鲍威尔(Powell)据此将组织间的模仿行为分为竞争性模仿和制度性模仿(11)。 1.基于效率机制而产生的竞争性模仿 传统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的行为遵循效率机制,组织以适应技术环境、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实际的职能效果为准则。在效率机制下,组织对同行的技术或行为进行的模仿为竞争性模仿。 竞争性模仿一般发生于技术或行为的初期阶段,此时能够察觉并模仿的组织数量较少。采取此类模仿的组织,成立时间早而占据先发优势,且具有高灵敏度和强行动力,面对新挑战能够快速搜寻到同行的技术并作出反应。当组织的技术难以被理解、手段和目标之间的关系越不确定时,一个组织模仿它认为成功组织的程度越大。众多高校在因新问题而束手无策之时,一流大学的制度创新及时为其他高校提供了一种代价极小又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一流大学成为被其他大学竞相模仿的对象。然而,竞争性模仿更多来自高校中的佼佼者,或者说那些同为历史悠久、办学质量高的大学;它们凭借精英领袖的卓越领导,敏锐地意识到新制度的价值,也才有能力模仿和学习这些新制度。从这种意义上讲,竞争性模仿更多体现在水平相当的大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