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2023-07-05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983X(2023)05-0133-12 应用型文化研究主要面对文化建设实践领域的问题,强调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关注社会文化问题的解决。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应用型文化研究从探索起步、经成长发展,到现在获得了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应用型文化研究的快速发展。 一、两种“文化研究”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发生了明显的“文化转向”。这种转向,在理论研究领域表现为传统的文、史、哲等人文学科,以及政治、经济、法律、国际关系学等社会科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技术哲学等自然科学领域,都对“文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都对文化研究方法、范式采取了普遍的应用。另一方面,文化转向在社会实践领域也有非常引人注目的表现。如经济领域“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带来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崛起;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对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对文化内容的海量需求;日常生活领域则普遍出现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对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日益高质量的要求;社会及生态领域对人文氛围、环境美化等的重视。 当代“文化研究”大致是沿着两个路向展开——其一,是由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开创于20世纪60年代,迅速成为当代学术研究显学,并几乎渗透到一切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研究中的“文化研究”。这种文化研究立足批判立场,关注日常生活,关注权力关系,强调文化是权力的场所,是社会不平等和冲突的表现和再生产;关注各种社会群体(如阶级、性别、种族等)在文化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化实践来谈判和抗争权力。这种文化研究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广泛借鉴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成果,对五花八门的社会现象进行文化分析,解读不同文化意义的形成过程;解释城市空间、社群认同、性别问题乃至流行时尚、消费现象背后的文化与政治原因,关注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机制。总之,其主要目标是揭示文化现象背后的规律、动力和意义,其研究范围广泛;跨学科特征明显;为文化批判提供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从而对现实提供足具思想深度的认知和理论说服力的批判、解构。这类文化研究可称为“理论型文化研究”。①[1-2]无疑,理论型文化研究不同于传统的文、史、哲、政、经、法等人文及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但是,需要广泛应用这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以便解释、揭示各种行为、习惯、符号、话语、图像、制度等等在塑造文化认同、推动意义生产中的复杂作用。这种文化研究因而更可视为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问题意识、批判立场或研究方法。显然,理论型文化研究体现了知识分子作为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探索者、社会良知“守望者”的功能。这类文化研究从曾经的一个学派发展出多个学派和众多“文化理论”,这类文化研究曾经十分的“反学科化”,但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了“学院派”文化研究的热门领域。[3] 当代文化研究的另一个路向则可称为“应用型文化研究”——大约也是从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②[4](P2-3)“二战”结束后,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新技术的发展带来大众文化传播手段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普及程度的普遍提高,各种文化行业纷纷涌现,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和问题也不断出现,文化领域也被普遍纳入政府公共管理范围。种种因素的推动下,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文化行业的管理与规范、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等进入了文化研究者的视野。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后工业社会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文化需求的剧增,文化政策、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等方面的问题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这些领域的文化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些专门的研究领域。进入21世纪,文化产业、文化政策、文化遗产保护、跨国文化交流与合作、保护文化多样性等更是成为文化研究和政府施政的重要议题。总之,大约经历了上述过程,一种以“文化建设”“文化发展”为目标的,服务于政府相关部门、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决策咨询为目的的“文化研究”,也即“应用型文化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应用型文化研究一般归为文化发展问题、文化政策、文化管理研究的范畴。这类研究总体看基于建设性立场,结合文化理论、经济学、战略学、政治学、管理学、政策学、文艺学等展开公共文化管理、文化政策、文化产业等问题的研究,为政府文化部门及文化企事业单位,提供宏观或微观的决策咨询,体现文化及相关学科理论成果在文化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发挥研究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智力作用。 总之,大约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理论型文化研究由国外传入,广泛影响中国。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型文化研究已经在中国悄然兴起,③[5]典型的研究成果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④[6]至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不少从事应用型文化研究的机构组织、平台和成果。也即所谓“文化智库”,⑤进入新世纪,专门从事应用型文化研究的智库如雨后春笋,在各地的高校、社科机构涌现。换言之,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基本可以看作是基于两种角度(或者说立场)、沿着两个路向展开的。两种文化研究角度不同,定位不同,因而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问题和方法。应用型文化研究因其与文化实践现实密切关联,更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为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文化学科体系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