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23)04-0005-07 习近平指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1](P140)现代化是文明的内在驱动力,文明的根本标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代化发展。中国作为新型文明国家,实现了中华文明理论范式和实践模式的现代化转向,创造出新的文明形态,开启了人类文明现代化新叙事。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列,从文明新形态的高度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指向和文明追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又进一步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P16)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科学内涵、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从文明理念、文明发展和文明价值层面凸显了现代化文明新内涵,为新时代新征程科学探索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意蕴和文明叙事奠定了前提和基石。 一、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擘画现代化文明新版图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满足人的现实需要是解决人的问题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3](P158)解决好人的物质需要及其他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首要任务。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解决好人的需要的现实问题。站在为人类文明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式现代化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理念,开拓了人民至上的文明新路向,创造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加快了人类文明现代化进程。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发展方式和推进路径,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与本质要求。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拓文明赓续新路向 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和建构人民至上的文明逻辑,摒弃了以资本增值为核心的西方文明发展模式,开创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新路向。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文明本质是全面彻底的非人逻辑,是资本的权力化和权力的资本化合谋的结果,其目的是建立一整套剥削、奴役和摧残人的资本规训体系,以非人性的异己力量完成对人的身体、需要、意志等的宰制。打破资本逻辑下人对物的依附性,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发展观,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和鲜明本质。习近平指出:“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4]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用双手缔造的,它的成功推进归根结底要坚持人民中心地位、汇聚14多亿人民的磅礴伟力。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意志的实现,其“物性”归于人民,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异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引领人类文明走向的指南针和航向标。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立场的百年坚守,滋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逐步形成与持续完善,创造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由资本逻辑向人民逻辑转向的时代条件。习近平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2](P19)人民立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深化拓展和持续发展的根本立场,决定着人类文明形态发展走向和价值目标,引领着人类文明走向更高的层次、更新的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胸怀国之大者,深受传统文明观人本精神的滋养,是传统与现代碰撞融合的必然结果,极大丰富和提高了人类文明意蕴和文明站位。人的现代化和人的文明发展,是现代化和文明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标尺。文明是人的实践能力的“开显”,人的文明是文明跃迁的结果,是文明走向高级和成熟的根本标识。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关键在于人民立场的坚守,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意蕴的集中彰显。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展现了现代文明的价值旨趣和理想目标。现实的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实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是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崭新的文明形态的内在动力。克服对人本质异化的社会关系,实现人的本质与现实社会关系的对立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到新阶段的关键一步,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升级。新时代以来的诸多民生举措和所取得的成就,彰显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价值旨趣,培育的是人民至上的人类文明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拓展了人类文明赓续新方向,将载人人类文明现代化发展史册,续写人类文明现代化的辉煌史诗,引领着人类文明朝着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新时代党和人民经历的“三件大事”之一,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彪炳现代化文明发展史册的重大胜利。小康社会在中国的全面建成,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以建设美好生活的发展动力不断实现自身量与质的突破,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将朝着更加平衡、更加协调、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具体而言,基于全面小康社会覆盖领域的全面性,中国式现代化将实现“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作为本质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开拓现代化发展新境界。基于全面小康社会覆盖人口的全面性,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人民立场,将人民作为现代化的创造者、评判者、享有者,围绕解放人、保障人、发展人的价值旨趣促进人的现代化,开启全面保障人权的现代化新时代。基于全面小康社会覆盖区域的全面性,中国式现代化将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促进城乡现代化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可以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是全球减贫事业的重大胜利。就减贫规模看,“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5](P130),大幅缩小了全球贫困人口版图。就减贫速度来看,我国用十几年时间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使占世界近20%人口的中国踏上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彪炳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史册。这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和人类文明现代化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继续推进和深化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它既是对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丰富与发展,又是对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拓展和超越,为人类文明减贫治理贡献了中国样本。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文明发展逻辑的整体性超越,以全面小康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减贫摆到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打赢了世界规模巨大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全球减贫事业的中国奇迹,有力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和人类文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这是人民至上逻辑、和合共生逻辑等现代价值理念对资本逻辑、主客对立逻辑的超越,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丰富的文明内涵。另一方面,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的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发展模式的超越。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有力回答了社会主义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间,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巨大优越性,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这是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巨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