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日期:2023-07-29] [修回日期:2023-10-12] [中图分类号]D815;X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4X(2023)06-0051-28 [DOI]10.14093/j.cnki.cn10-1132/d.2023.06.003 一 问题的提出:安全困境是如何塑造风险偏好的? 拿破仑一世的法国依然在扩张性现状收益情况下选择进攻西班牙和远征俄国,最终招致战略透支。德意志第二帝国选择挑战英国海上霸权而恶化欧陆战略环境,没有趁日俄战争之机选择在1905年对俄发动预防性战争。1914年德国在实力对比不是最有利条件下主动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意志第三帝国用强制性外交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对手国家都有与德国作战的悲观前景,但是德国却放弃有利局面仍然选择转向更具风险的征服战争模式。①1941年日本选择偷袭珍珠港,标志着战争潜力更占优势的美国威慑日本失败。 为什么一个国家从“克制型”战略向“扩张型”战略演变很容易,而相反的过程却很困难。关于风险偏好的既有研究主要分为体系结构、战略互动、国内政治和决策心理等四个维度。体系层次的现实主义视角容易忽视战略的动态演化与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历史需要结构主义的趋势分析,也依靠还原主义的历史细节感知。②攻防平衡理论和贸易预期理论等战略互动的视角存在时空维度关注不足的情况,具有较好解释力的战略互动理论应依靠具体的历史考察和地缘空间研判而得到,抽象的理论推理难以单独发挥作用。③外交政策至上还是国内政治至上存在争议,但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紧密相关,适当的战略模糊有助于反映更系统的历史现象。④对风险偏好的研究可适当参考新古典现实主义,该理论指出,体系结构只有通过国家单元层面的中介过滤才能发挥战略效果。国家偏好具有不确定性,试图改变现状的国家更愿意追随强大的修正主义国家以谋求扩张性利益,而试图维持现状的国家倾向于将制衡威胁的责任推卸给其他现状国。⑤①与决策心理相关的研究凸显了战略动机的混合性质、错误知觉对螺旋冲突的非线性效果以及损失厌恶对风险承担的影响,但国家的战略心理与个人层面的心理动机有时可能呈现相反效果,且难以像物质变量那样有客观依据。⑥ 既有研究呈现出结构主义研究方式(体系层次变量、战略互动变量)和还原主义研究方式(国内政治变量、决策心理变量)之间的相互排斥现象,缺乏对风险规避转向风险承担的战略转型及其惯性机制的探究,从系统层面到微观层面提出一整套“综合性解释框架”的研究相对少见。这里假设获取较高的战略自主性是应对安全困境的理性逻辑与首要选项,大国维护战略自主性的能力和决心要超过中小国家,它本身具有零和博弈性质并塑造风险偏好。围绕战略自主性的地位竞争是风险规避/风险承担的重要动力,风险偏好的延续性/变化性会受到战略惯性大小的影响。 二 核心概念界定 战略自主性越强,意味着应对战略环境恶化的韧性和纠错能力越强,修复力超过侵蚀力,甚至本国可以按照己方权力最大化/安全最大化的角度来塑造对手国家的战略自主性,与竞争对手相比有更好的安全盈余。从具体的战略进程看,其涉及战略选项的灵活性、战略进程的主动塑造能力、战略效果的承压能力等。战略自主性越高,通常也具备更强大的能力与决心带来战略行动的惯性。 (一)战略自主性的互动性理解 既有研究主要分析了欧盟以及印度、日本、法国和土耳其等国寻求战略自主性(strategic autonomy)的政策演变逻辑,但缺乏历史案例的长时段考察与理论化探究。⑦此外,当前对战略自主性的研究缺少大战略与具体战略子议题方面的区分。以联盟关系中的战略自主性为例,如果国家选择结盟就意味着要冒降低战略自主性的风险,不结盟与结盟何者会带来更好的战略自主性?有学者认为,联盟主导国与从属国之间如果目标利益契合,那么战略自主性的诉求较低,反之则较高。⑧这从联盟战略维度看似乎逻辑合理,但从大战略层面看,国家有时在联盟内部作出一定的让步,是为了在大战略领域相比对手获取更多自主性。⑨目前,对地位问题的研究也多是从声望和等级制的角度入手,而缺乏聚焦关乎战略自主性的地位视野。⑩如果一国没有地缘政治层面时空维度上的自主性地位,就很难获得对本国核心利益有益的地位认可。 与自主性相对应的就是“依赖性”,国家往往基于战略安全的考量,不愿意陷入不断加深的相互依赖中。国家采取制衡或对冲战略就是为了减轻依赖的程度,选边站则是一种战略跟随。(11)真正的战略自主是作出一项行动不需要担心会因此遭受惩罚,是一种身份与国格上的对等,同时也是一种避免因战略依附而“被牵连”的情形。自主性还涉及对内维度与对外维度。大国在崛起进程中,由于权力上升带来利益范围的扩大,会担心周边战略环境的恶化将削弱自身的战略自主性,为了降低负面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会选择冒险战略,但这需要国家在安全性与自主性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对自主性的过度追求可能会带来安全利益的减损。国家对外战略自主性与对内自主性存在安全矛盾,为了有效应对外部威胁,有时需要牺牲一定的内部自主性。(12) 战略自主性作为一个互动性概念,是本国的地缘投射能力与对手反制能力对冲的产物,涉及安全困境条件下的行动—反应模式。即使是安全困境并不占主导动机的全面修正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减少脆弱性依赖也是无政府状态下国家自助的理性选择。历史上,国家采取重商主义还是自由贸易政策,都会优先注意本国的战略自主性是否受到损害。对进攻的偏好,是人类战争史上对战略自主性诉求的直接体现,对帝国的执着追求也是一种寻求战略自主性的实践,因为帝国的等级制程度要高于霸权,更高于主权国家,因此它的战略自主性更高。这里将战略自主划分为空间自主与时间自主。(13)空间自主包括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地缘政治困境、获取更多的空间资源形成战略缓冲、对同盟体系进行延伸威慑承诺等。时间自主指其他大国对本国制衡的迟滞或缺位、得到更长时段的战略机遇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