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表征,也是构成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重要文化资源。中国古典文学将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既立足社会,又参与人生。古典文学生生不息,与时俱进,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①(曹丕《典论·论文》),既有“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②(《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③(《古诗十九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家国情怀,也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兴观群怨”“体国经野”“兴废继绝,润色鸿业”⑤(班固《两都赋序》)的社会功能。立足新时代,如何实现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为新时代古典文学研究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古典文学研究确立了新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为古典文学研究开拓了新视野。 一 以古代文学经典浸润和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也即人的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的自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首先就是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为新时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文学经典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历代中国文学经典,在人生态度上,倡导刚健有为、宽容和谐、中庸之道。从孔孟老庄、屈原宋玉、司马迁到“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李白、杜甫、“唐宋八大家”“关王白马”“前后七子”、龚自珍、黄遵宪,中国古代文学家在道德理想上,褒扬君子仁人、先公后私、重义轻利。在实践取向上,主张积极有为,知行合一。从《老子》关于宇宙万物生成的哲学寓言,《庄子》齐物论、逍遥游、人间世的社会批判,到《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⑦(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宏大叙事,至陶渊明采菊东篱、寄情桃源、质性自然的怡然自得,到李白梦游天姥、邀月举杯、抽刀断水的遗世独立,至苏轼吟啸徐行、烟雨平生的旷达平和,在终极关怀上,崇尚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中国古典文学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精神文化内涵,可以引领和帮助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超越撄心的物欲,参透生活,认清自己,重返精神家园,这也是中国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色和底气。 以“诗骚传统”传承优秀文化基因。中国文学中一以贯之的文学传统是“诗骚传统”,它发端于上古三代,形成于春秋战国,影响及于整个古代。因其文学层面、思想观念层面和人格层面的丰富内涵,成为推动秦汉以后凝聚整合南北各族文学而不断建构中国文学多元一体格局的“精神动力”!由此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认同建构系统⑧。在周代“礼乐文化”语境下,“诗教”与“史鉴”互为表里,相互融合,是中国文学的“诗骚传统”形成和流布的关键。以保持族群记忆为核心功能的“《诗经》史诗”是周代礼乐仪式传承的主内容,而屈原的《离骚》《天问》则从个体认同角度创造性地升华和转化了这一制度化的族群记忆传承方式。萧统《文选》,赋类为首,而《离骚》居其要。于诗歌则首列“补亡”,承续《诗》教,次列“述德”“劝励”,以劝人孝亲崇德。可见《诗》《骚》实为其选文之核心。“诗骚传统”从文学创作、人格养成、价值观念等多个层面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明代俞弁《逸老堂诗话》载元代诗人卢挚曰:“大凡作诗,须用《三百篇》与《离骚》,言不关于世教,义不存于比兴,诗亦徒作。”⑨王国维指出:“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⑩“诗骚传统”的影响不止于古代中国人,也使正在向中国式现代化迈进的当代人感受到“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11) 以古典“诗教”加强培根铸魂。“诗教”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优良传统。早在《尚书·尧典》中就提出“敬敷五教”,即进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教育。命夔“典乐”,即进行音乐和诗歌教育(12)。春秋时代,孔子以《诗》《书》《礼》《乐》《春秋》,分“德行”“文学”“言语”“政事”四科培养学生,尤其注重《诗》的教化功能。《礼记·经解》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13)则见其人格涵养之功。 屈原在继承《诗》教的基础上,创作了“可与日月争光”的心灵史诗《离骚》。既是对“诗教”的弘扬,也因得到人民的爱戴同情而成为“诗教”的内容。刘勰称赞“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14)。屈原坚持真理、崇德好修的高洁情操,举贤任能、修明法度的政治理想,心系宗国、九死不悔的爱国情怀,疾恶如仇、体解不惩的斗争精神,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诗教”哺育和激励了历代志士仁人和进步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