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23)05-0043-11 DOI:10.19411/j.cnki.1007-7030.2023.05.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①作为青年生活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组成部分,青年亚文化是青年群体创造的、用于表达青年群体自我追求和情感满足的、具有不同于主流文化的“反常”色彩或独特风格特征的各种文化实践、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其本质是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新的具有文化自主性的代际文化差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时代中国青年群体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亚文化,并引起较大社会关注。当前,学界对中国青年亚文化已经进行了比较全面且深入的分析,不过还存在话语、方法和立场等方面的局限。须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对新时代中国青年亚文化进行客观分析、理性评价、精心引导,才能持续推动新时代中国青年尽快成长成熟,早日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历史生成 青年恒有而青年亚文化非恒有,中国青年亚文化是现代化进程达到较高阶段出现的一种当代文化现象,从历史上看,任何国家和地区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种特殊文化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现代化加速发展,青年亚文化悄然出现。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功,伴随这一进程成长起来的中国青年,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显著增强。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通过个性化思维模式和独特化行为方式化解现实矛盾与精神压力,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亚文化风格。他们借助网络与自媒体等工具推动亚文化迅速且广泛传播,并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种文化现象。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的社会结构转型是中国青年亚文化得以形成的历史前提。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英国福利制度改革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并不单纯表现在经济上的现代化。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国成功推进与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作为社会变革的“急先锋”,中国青年在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不断奋斗与成长,逐渐形成文化自觉,开始主动构建与传统主流文化有别的文化样态,客观上推动了青年亚文化的形成。 第二,当代中国青年自主性增强和创造力释放为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强劲动力。出生与成长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群体,往往比父辈拥有更优越的经济条件,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开放的生活空间。种种客观条件的变化使中国青年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创造能力得到释放。他们以不同于父辈文化的方式学习、交流、互动,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具有亚文化特征的生活模式和价值体系,这为推动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第三,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思潮的涌入为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外部资源。经济全球化增强了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给中国青年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他们开始主动学习、融合与创新外来文化。二战后,西方青年亚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引人注目的方式在美、英、日、韩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出现,随即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受到主流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对我国青年亚文化产生了系列联动影响。外来文化思潮的涌入一方面为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样态与外部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激发了中国青年对多元文化的需求,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青年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互联网时代的降临使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快速传播成为可能。21世纪前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使中国青年亚文化实现了从相对封闭的“小众团体”向整个社会开放的“普泛化”转向。原本被限制在一定传播与流行范围内的青年亚文化,在网络时代得到极大释放。“Z世代”普遍接受了高水平文化教育,具有显著的个性风格以及突出的自我意识,他们擅用网络平台完成学习、社交、娱乐等日常活动,具有鲜明的世代特征。至此,中国青年的兴趣爱好和社交方式开始广泛地受到社会关注,导致青年亚文化频频“出圈”“破壁”,使青年亚文化实现由小众化传播到大众化传播的巨大转变。 第五,中国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遭遇的现实挑战与精神困境,推动了中国青年亚文化的风格化建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中,中国青年的基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精神世界的解放与自我的全面发展。社会迭代加速产生更多机遇与选择,衍生更多困难与挑战。绝大多数中国青年直面压力,应对挑战,其中一部分青年选择以荒诞、娱乐、戏谑等方式释放压力,宣泄情绪,满足其心理代偿需求。这种解压方式恰恰促进了中国青年自我意义的构建,同时也推动中国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形成。 二、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