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3 一、引言 在希腊哲学与基督教教义融合的过程中,曾有很多哲学家与神学家尝试以亚里士多德的“意义理论”①为地基,解释言说上帝的话语所能显露出的上帝的本质、上帝与受造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理智关于上帝的认知状况。由此产生出一类至关重要的问题:当人们肯定地用同一个超越名称谓述上帝和受造物时(如说“上帝是善的”和“人是善的”),是否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一超越名称?所谓超越名称,即是意指超越属性(transcendentals,或超越者)的名称,如“存在”(ens)、“物”(res)、“一”(unum)、“真”(verum)、“善”(bonum)等。在这个问题上,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超越性类比观点”备受瞩目。他认为,超越名称对上帝和受造物的谓述,既非单义(univocal),亦非绝对歧义(purely equivocal),而是类比的(analogical)。在此,阿奎那基于他所面对的神学问题和他的整个神学构划,将亚里士多德用以解释存在者的诸范畴、同一性的诸层次和四因之关联的类比学说延伸到了对上帝与诸受造物的实体秩序的解释上,亦即从水平维度的“谓述类比”(predicamental analogy)中发展出了垂直维度的“超越性类比”(transcendental analogy)。②后世经院哲学家们无论是否推崇阿奎那的学说,都会不同程度将他的观点作为重要参照。 尽管阿奎那在阐述他的类比观点时颇省笔墨,但考虑到超越属性在阿奎那整个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③我们可以认为,作为对“超越名称谓述上帝和受造物的意义问题”的一个十分凝练的回答,阿奎那的类比观点浓缩了他在神学、形上学、认识论和意义理论等领域的多方考量。卡耶坦主教(Cardinal Cajetan=Thomas de Vio)甚至断言:“类比学说如此重要,若不理解,则无人可以探究形上学,对它的忽视也会在其他科学中导致大量谬误”。(Cajetan,n.1)那么,如何理解阿奎那超越性类比的理论特性呢? 在阿奎那思想研究史上,卡耶坦对阿奎那类比观点的“比例性解释”(下文会作详细论述)长期占据主导地位。(cf.Flannery,p.382)但最近几十年间,学者们纷纷意识到卡耶坦的解释与阿奎那的哲学体系之间有着无法调和的冲突。当代研究阿奎那类比观点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伯纳德·蒙塔涅(Bernard Montagnes)和拉尔夫·麦金纳尼(Ralph Mclnerny)都曾在各自研究中对卡耶坦的解释方式大加批驳。他们认为,由于上帝在存在秩序中的独特地位,人们根本无法将超越性类比放在卡耶坦关于比例性类比④的形上学的解释框架中(cf.Mclnerny,p.161;Montagnes,p.42),而这一事实甚至会在根本上动摇阿奎那的整个类比思想。他们深入细致的研究无疑揭示了阿奎那超越性类比观点的理论纵深和内在张力。可是,蒙塔涅始终无法找到一个融贯的形上学理论来为超越性类比提供实在奠基,故而对阿奎那类比观点仍旧疑虑重重。(cf.Montagnes,pp.159-162) 与此相似,麦金纳尼也极大地弱化了类比观点的本体论意味,而仅仅将之定位为一种逻辑学或认识论观点。(cf.Mclnerny,pp.142-151;Flannery,pp.382-383)笔者认为,蒙塔涅和麦金纳尼等人的讨论(亦代表了学界的主流讨论)往往预置了对类比观点的“概念式理解”,亦即预先将类比视为名称所意指的概念的特性,继而将这样的概念称为“类比概念”。此种理解进路的确有其天然诱因,毕竟常被视为与类比观点相竞争的单义论和绝对歧义论都明显针对超越名称所意指的概念。但正如本文将会说明的,类比名称的意义整体中的不同要素在施用于“上帝”和“受造物”时是错位的,不可能找到概念上的“共契点”,致使此种理解下的类比理论不可避免会陷入根本性困境。正由于此,绝大多数学者在批判了卡耶坦的解释之后,根本无法提供任何建设性的新解释。 然而笔者发现,不同于主流的概念式理解,新托马斯主义者艾蒂安·吉尔松(
Gilson)曾极为简明地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阐释思路。他指出,阿奎那类比观点并不是指某概念本身具有所谓的“类比性”,而是指人们用名称“类比地谓述”上帝和受造物。⑤同时,谓述也并不只是概念之间的单纯组合,更是理智的判断行动的实现和表征。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关于上帝的判断行动本身可以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补足超越名称在实质概念层面的固有缺陷。(cf.Gilson,2002,p.112)虽然吉尔松并未就阿奎那的超越性类比观点给出足够详细的论述,其主张也几乎没有被相关研究重视,但通过对以往概念式理解之困境的探究并受到吉尔松观点的启发,笔者意识到,要走出对阿奎那类比观点的理解困境,应该转变到“判断式理解”的新进路。 鉴于此,本文将首先讨论概念式理解的两种典型形式,然后基于超越性类比谓述的特质和阿奎那的意义理论揭示概念式理解的固有缺陷。最后,本文将结合阿奎那超越性类比的切实问题意识,在判断式理解框架下对该观点进行阐释,并最终说明阿奎那的类比观点为何可以作为单义论和歧义论之外的第三条道路。 二、两种典型的概念式理解 在概念式理解中,类比概念的类比特性同时体现了诸类比项(analogates)的统一性(unity)与差异性(diversity)——类比观点借此内在张力有别于绝对歧义论和单义论。于是,概念式理解的核心任务便是解释类比概念自身蕴含统一性和差异性的方式及其根源。无论从哲学史的演进还是从哲学观念自身的展开来看,我们都可以将概念式理解划分为两种典型形式:一种来自根特的亨利(Henry of Ghent),一种来自卡耶坦,前者否认类比概念具有真正的统一性,后者则承认类比概念的真正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