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1977年12月3日写信给宋淇邝文美,提到有个故事,但“目前不预备写”: 这人发现他绝色的太太嫁他完全是因为他是前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儿子——她本来对介绍的对象很满意,但是因为想激起强烈的感情,故意去挑逗妹妹的对象使他妒忌——不料弄假成真,姊妹对调——向她报复,留在大陆。她跟着他在大陆,郁郁乱diet[节食]减肥致死……他立即再婚。① 这看起来的确像个故事。正如张爱玲自己说的那样,她时不时地会将自己脑子里想到的挑要紧的讲给宋淇邝文美听。她说当时不预备写,后来也没再提起,不过她的亲戚里,确实有位表姐嫁给了蒋梦麟的长子蒋仁宇。 张子静在《我的姊姊张爱玲》里面提到很多家族和亲友的往事,其中就有他们舅舅黄定柱家: 我母亲最喜欢大表姊黄家宜;大表姐不但长得漂亮,待人接物、应酬交际也很活络。我母亲就把她介绍给《西潮》作者蒋梦麟的儿子蒋仁宇。结婚之后,他们就到重庆去了。蒋仁宇是留德的,在重庆时曾任中央银行国库局三等专员;胜利后任中央银行扬州分行经理。二表姊黄家珍,不久也有人介绍给宁波李家,和李祖白医生结了婚。② 张爱玲《对照记》中的图八,是1928年张家从天津回上海时,张爱玲和三个表姐一个表弟的合影。
1928年摄于宝德照相馆 张子静做了说明,从左到右依次是黄家长女黄家宜、次女黄家珍、张爱玲、三女黄家漪、长子黄德贻。以往较为人熟知的是右二的黄家漪,她和张爱玲同年,稍大一点。张子静说她与张爱玲亲厚,是《花凋》里川嫦的原型,病逝于1942年。照片里右一的黄德贻年纪在张爱玲和张子静之间,应该也是1921年生人。张爱玲说还有个最小的表妹没去,就是后来台湾明星张小燕的母亲,张子静解释是四女黄家瑞。除此以外,黄家还有个小女儿黄家芝和小儿子黄家沂。图中左一的女孩就是后来嫁给蒋仁宇的黄家宜。 蒋梦麟是现代史上的名人,他一共有三次婚姻,和发妻孙玉书生有三子一女:长子蒋仁宇、次子蒋仁渊、长女蒋燕华和幼子蒋仁浩。之后两次婚姻没有生育。十几年前,蒋家后人合力写成怀念蒋梦麟的长文,文中涉及长子蒋仁宇的内容很少,只说他生于蒋梦麟1908年赴美留学前,1996年去世,生前在北京外文局工作。蒋梦麟其余二子一女则生于他1917年回国以后,蒋仁宇和弟妹的年纪相差在十岁以上,关系似乎并不接近。文中还提到和蒋仁宇有关的一件事: 父亲于家庭内也不念旧嫌。长兄仁宇于三十年代携未婚妻同赴欧洲留学,他就读维也纳大学,而未婚妻则就学巴黎。行前,父亲曾劝说其赴美国,并担心其未婚妻不宜分赴巴黎,仁宇拒绝忠告,父亲不强其服从。五年之后学成两人偕返北京,果如父亲所虑,女方提出解除婚约,由当初的介绍人胡适主持。父亲只打趣说:“烤熟的鸭子飞了。”③ 这里提到的未婚妻是王霭芬,是北大法文系女生。蔡登山访问了王霭芬的同学好友,说求学时期,法文系教授梁宗岱曾追求过王霭芬,但由于王的父亲是北大数学系教授,和校长蒋梦麟关系友善,蒋梦麟属意于王霭芬,希望她能嫁给自己的长子蒋仁宇,许诺资助二人一同出国留学,并且由胡适出面介绍两人订下婚约。之后蒋仁宇和王霭芬赴欧留学。王霭芬在出国的轮船上认识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方声洞的儿子方贤旭,他是重新回到法国去完成土木工程学业的。结果学成归国后,王霭芬提出与蒋仁宇解除婚约,不久王霭芬和方贤旭结婚。④ 但是这个说法也有不确之处。王霭芬生于1912年,1930年初入北大,照片就多次登上《北洋画报》《新晨报副刊·日曜画报》《图画时报》等报纸,她性格活泼,经常和同学一同表演跳舞或话剧。1934年夏,她以法文系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中国教育基金委员会的留学资助,⑤前往巴黎大学念文学硕士。1936年学成后回国。⑥ 其实她和蒋仁宇的渊源也许可以追溯到更早一些,他们中学时代是孔德学校的前后同学,蒋仁宇生于1908年前,即20年代孔德学校的“蒋仁裕”。他写于1934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我自小学到大学,永是和一个法文学校发生关系”,⑦这个法文学校基本可以认为就是教授法文的北京孔德学校。1925年出版的《北京孔德学校旬刊合订本》第二辑封面就是“十年级蒋仁裕绘”的木炭画,蒋仁裕同时还是运动健将,尤其是乒乓球。合订本内还有一则体育部报告,1925年12月10日,十年级与北京师范比赛乒乓球,15∶3,孔德学校胜。⑧孔德出身的学生乒乓球水平不低,1929年初北平的报纸上就有一张“北平冬季球类比赛乒乓优胜队”的照片,如下图,左一钱三强、右一蒋仁裕,中间的则是周作人长子周丰一。⑨虽然没有注明图中五位所属的学校,但除了左二的傅询克暂时无法确定外,其余几位都是孔德学校的,周丰一生于1912年,钱三强生于1913年,右二的金国光生于19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