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382/j.cnki.1000-5560.2023.09.010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质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其中就业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得到了高度重视(岳昌君,2022)。我国经济自2010年以来增速持续放缓、进入新常态(王敬文,2014),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目标。为此,高等教育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应与劳动力市场和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的需要相结合(叶雨婷,2022)。 普通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端,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走高。从短期趋势来看,2021年毕业生达到909万人,较2019年增长75万人①。在毕业生数量逐步攀升的同时,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在下降,2021年高校毕业生整体落实率较2019年下降3.6个百分点(岳昌君,邱文琪,2022)。从长期趋势来看,高校毕业生数从2003年的212万人猛增到2021年的909万人,年均增速高达8.4%,而城镇就业人员数量从2003年的25 639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46 773万人,年均增速仅为3.4%②,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增速显著低于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增速。从总体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端来看,教育部会同多个国家部委牵头健全完善促就业政策体系,推出诸多政策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与结构,包括统筹改善升学规模与结构,发挥高等教育“蓄水池”作用,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等招录,扩大岗位供给等(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21)。 随着我国经济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不断发生变化。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下,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深,经济结构优化有利于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端(王经忠,2020;任保平,2022)。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上升,2012年第三产业首次成为占比最大的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0.5%(岳昌君,周丽萍,2017)。从科技变革的角度看,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变革(毛军发,2022)。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带来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如何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2003-2021年既是高等教育规模和毕业生总量迅速扩张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分析这一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特点、就业变化趋势,可以为解释经济状况如何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依据,对于促进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样本数据说明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学院“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进行的2003-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该调查从2003年开始,每两年组织1次,截至2021年共进行了10次调查,构建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库。数据库为了解这一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为有针对性地向毕业生、学校、雇主、政府等提出政策建议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每轮调查均于当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应届本专科及硕博毕业生展开,以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分布、学校类型等为参考,对高校进行抽样;而后,在高校内部根据学生规模、学历层次、学科专业、性别结构等,按一定比例向目标调查学校发放500~1000份问卷。因此,该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样本代表性。调查问卷涵盖高校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就业状况、求职过程、接受高等教育状况等,历年调查的核心问题基本保持一致,为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提供了数据支持。表1展示了10次调查的基本样本结构。可以发现,每轮调查均包括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学历结构基本符合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的变化趋势,性别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三、就业状况 (一)就业数量 毕业去向是体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的重要指标。在10次就业调查中,毕业去向划分的标准基本保持一致。其中,2003年和2005年将毕业去向分别划分为6类和7类,没有细分升学、灵活就业或暂不就业的具体类型。从2007年开始,均将毕业去向划分为10类,包括已确定单位、国内升学、出国出境、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其他灵活就业、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其他。 1.正规就业比例创新低、升学比例持续走高 表2展示了10次调查中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结果表明,除2009届高校毕业生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正规就业比例较低(为34.5%)外,在2013年及以前,已确定就业单位即正规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均超过40%;2015年及以后,正规就业比例均不足40%,2021届高校毕业生受到2020年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正规就业比例创新低,仅为32.1%。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比例在2003年和2005年均不足5%,在2007-2013年间处于10%~15%,2015年达到最高,超过25%,而后逐步下滑到2021年的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