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日期:2023-05-22] [修回日期:2023-07-05] [中图分类号]D815;E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4X(2023)05-0029-25 [DOI]10.14093/j.cnki.cn10-1132/d.2023.05.002 一 外层空间战略稳定:问题与研究 战略稳定关乎全球安全格局,长期以来始终是国际安全研究的重要议题。传统意义上的战略稳定性,主要是构筑在战略核打击力量的基础上,用于分析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之间核力量的稳定性。就理论源流而言,战略稳定与核威慑之间存在天然联系。追根溯源,战略稳定性理论兴起于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展开的核军备竞赛,并伴随美苏核战略与核军备的发展演进,其内涵不断丰富。 进入21世纪,新技术的发展推动战略稳定研究外延的拓展。伴随太空、网络、人工智能、高超声速飞行器、增材制造、隐身、精确制导等新兴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世界再次处于新技术时代的边缘。①战略稳定性的逻辑也同样适用于非核武器。②近年来,关于新技术对于全球战略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探讨,已经成为国际安全学、战略学研究领域重要的理论突破口和增长点,其中,空间技术对战略稳定性的影响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既有研究表明,军用空间技术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对全球战略稳定产生影响。 一种是赋能模式,即空间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内生要素,通过对核打击链路不同环节的信息赋能,或强化己方核力量的侦察预警和先发打击能力,或弱化对手核力量的突防能力与生存能力,进而导致核战略稳定或战略不稳定。首先,空间技术可以赋能核力量的侦察预警,通过预防战略突袭、评估对手核力量、监督核军备协议的执行情况等方式来实现战略稳定。有学者提出,冷战时期“侦察卫星机制”的出现,有助于增进美苏核军备发展的透明度,从而提升军备竞赛稳定性。③其次,空间技术也可以通过攻击端信息赋能降低战略稳定性。有学者指出,美国利用空间技术赋能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的做法,可能引起其他航天国家的焦虑,导致非对称反制,不仅无法实现“霸权下的稳定”,反而会冲击和破坏现有的战略稳定格局。④再次,空间技术对防御端的信息赋能同样会导致战略不稳定。有学者指出,利用空间技术赋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会增强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意愿,降低首攻稳定性并破坏地区战略稳定。⑤ 另一种是替代模式,即在由“核技术—空间技术—信息(人工智能)技术”构成的新三位一体的战略威慑体系下,将空间技术与战略力量之间的从属关系转变为并列关系,考察空间技术如何替代核技术发挥相对独立的战略能力和威慑功能,并对外空战略稳定和广义上的军事战略稳定施加特定影响。一是从空间装备和武器系统能力的最新发展切入,研判空间反卫星、反导技术发展等前沿技术进展对全球战略稳定的作用影响。有学者分析了天基激光武器、天基反导技术、网络反卫技术和核动力卫星等新型空间装备或武器构想对于外层空间战略稳定的潜在影响。⑥二是从空间装备或武器系统的部署方式切入,分析空间力量部署、使用及具体操作方面的差异性如何对战略稳定构成影响。有学者讨论了大型星座式卫星部署方式对空间攻防作战结构的重塑,以及随之而来的战略稳定影响。⑦三是从空间对抗的潜在对手及其力量结构入手,揭示战略文化、攻防偏好、安全利益关切等因素对战略稳定的影响。有学者指出,战略对手之间围绕空间技术的不对称发展,可能引发误判、升级和导致战略不稳定。⑧ 虽然围绕空间技术与战略稳定性的既有研究成果数量已经颇为丰富,但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首先,在研究对象方面,多数研究只关注具有鲜明军事指向的空间技术和空间装备,而对“星链”这类来自私营部门的空间技术进展不甚敏感,忽略了民用技术在成本、规模、管理模式和扩散速度等方面的特殊性,以及这种特殊性对战略稳定的影响。其次,在研究视域方面,部分研究存在“就空间而论空间”的局限性,忽视了空间技术与核武器、常规武器之间,以及空间技术与网络、人工智能等其他新兴技术领域之间的复杂纠缠和深度耦合。在当前跨域威慑和多域联动威慑态势下,揭示空间技术与其他技术领域的复合战略稳定影响,成为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再次,在对影响战略稳定性的机理分析方面,部分研究仍然停留在整体性或宏观层面的探讨,其结论虽具有一般性参考价值,却难以具体深入地评估空间技术不同装备类型、不同应用领域对于战略稳定的差异化影响,特别是对“星链”等具有多重战略功能的复合型空间装备而言,较之功能相对单一的技术装备,它对于战略稳定的影响无疑更为复杂。 从历史上看,一项技术对于战略稳定的深远影响往往难以进行简单评估。就目前发展态势而言,“星链”虽然出自民用领域,但有望成为美国推动外空军事化、武器化发展的关键性力量,它对于外空安全环境的影响广泛映射于加剧外空军备竞赛、重塑外空资产的脆弱性、升级外空冲突以及引发外空战争等诸多方面。如何准确分析、评估和研判“星链”对于全球战略稳定的深远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了美国推动“星链”军事化发展的最新态势,在此基础上,从首攻稳定性、危机稳定性和军备竞赛稳定性三个方面,搭建起一个理解“星链”影响全球战略稳定的理论框架,并尝试就如何应对挑战和实现安全治理提出初步对策建议。 二 “星链”的军事化发展态势分析 尽管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实施“星链”项目的初衷,主要是基于民用领域的商业目的,但是,伴随着“星链”所架构的卫星星座系统初具规模,其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军方的关注和重视。“星链”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成功应用,进一步坚定了美国军方加速推进其军事化发展进程的决心,“星链”的军事应用日益进入美军诸军兵种的军备发展议程,其潜在的军事应用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依托“星链”构建多维一体的战场信息网络 “星链”具有通信速度快、带宽大、延迟短、效费比高等优势,不受高山、海洋、极地等复杂地形环境、恶劣气候环境以及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域、任何环境提供不受限制的卫星网络服务,由此引发美国国防部的高度关注,并依托其构建新的军用通信生态系统,建设符合多军兵种联合作战需求的新一代先进战斗管理系统(ABMS)和联合全域指挥和控制系统(JADC2),旨在保证美国军队和盟国能够在海上、陆地、空中、太空和网络空间等领域实现实时协调军事行动(参见图1)。⑨与此同时,美军各军兵种也与SpaceX展开合作,构建兵种作战网络。陆军方面,2020年5月,陆军和SpaceX签署“合作研发协议”(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greement,简称CRADA),以满足陆军在指挥、控制和战术通信领域日益增长的互联网络连接需求。美国陆军通过位于马里兰州阿伯丁试验场的作战能力发展司令部(DEVCOM)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网络、情报、监视和侦察中心(C5ISR),试验使用“星链”宽带支撑军事网络数据传输。⑩空军方面,2020年8月,SpaceX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合作,参与其“全球闪电”计划初步测试,将“星链”集成到空军新兴的下一代传感器——“射击网络”之中。(11)此外,SpaceX还与美国空军的主要承包商之一鲍尔航空航天公司(Ball Aerospace)展开深度合作,为美国空军AC-130武装直升机、F-35和F-22战斗机提供卫星通信服务。(12)太空军方面,2020年2月,新成立的美国太空部队签署了企业卫星通信倡议,强化太空军与SpaceX等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将“星链”作为太空装备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3)作为回应,SpaceX推出了专门服务于军用卫星的“卫星间激光通信”链路服务,将隶属于太空军的军用卫星作为“合作伙伴卫星”,并入“星链”的星座通信网络,共享“星链”的通信网络服务资源。(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