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8.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进以共同富裕为重要内涵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共同富裕社会,教育既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建设的动力和基础。 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社会建设,既涉及基础教育,也涉及高等教育。高考招生作为沟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在共同富裕社会建设中处于关键位置,肩负重要使命。 一、高考招生在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高考招生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高考招生有着特殊的作用。 (一)高考的激励功能和促学功能增强教育形成人力资本的能力 考试的基本功能是测量、检验、认定,对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测评,用分数或等第的形式进行反映、标识、认定。在此基础上,考试还有激励的功能。考试的激励功能产生于横向比较的激励和纵向目标的激励。考试用分数把学习者的学习水平量化,在学习者之间形成横向比较和竞赛效应。同时,考试把漫长的学习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树立了里程碑,对学习者产生了目标激励效能。 由于高考是人生大考,对学习者的激励功能更强。它促进学习者系统全面扎实学习,增进素质,对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考招生形成的社会流动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直接作用 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重要任务。教育被公认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手段。而高考招生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过程中有非常直接的作用。 贫困代际传递更多发生在农村。其形成有多种因素,一是父辈贫困的基础;二是子女的生活环境没有变化,被固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三是子女既遗传了父辈的物质基础,又遗传了父辈的文化基础,没有接受新的信息,没有产生素质的更新。 高考招生面向贫困家庭子女敞开高校的大门,贫困家庭子女通过高考入学。一是造成了横向的流动,通过高考进入高校,置身全新的环境,接受全新的信息,开阔了视野,素质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二是造成纵向的流动,通过高考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时代即转型为国家干部,在市场经济时代通过公务员招考和企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成为公务员或技术人员,身份发生很大变化,而且打开了逐级晋升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收入也随之而提高。与此同时,子女的流动一方面直接改善了原生家庭的收入,另一方面也给原生家庭带来全新的信息和理念,带动原生家庭其他人员的流动。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22年,高考招生的规模大幅增加。以浙江为例,从1977年录取7708人,到2022年录取27万人,45年共接受846万学子报考,招收新生581万。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在全中国造成了周期性的社会流动,对全国人口的受教育年限、智力分布结构、财富创造能力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三)高考招生的公平价值取向和公平选拔机制是作为社会公平基础的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 公平正义是共同富裕社会必不可少的核心内涵。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高考招生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 高考招生是高等教育的起点。高考招生的直接目的是为高校选拔新生,为国家建设选拔后备人才,实质上是对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作为分配教育机会的高考招生,评价和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是两条基本原则。高考招生凭借其开放的报考条件、一视同仁的测试标准,严密的组织管理,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典范。 (四)高考准入政策和招生计划具有直接配置、调整、优化高等教育资源供求关系和人才智力结构的功能 高考招生规模的确定与共同富裕社会建设息息相关。高考招生的规模,实质是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持续大扩招,快速提升了我国社会的毛入学率,给国民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快速延长了国民的受教育年限,为共同富裕社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使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机会均等由竞争机会的均等转变为现实受教育机会的均等。 高考招生对象的确定,也即报考条件的确定,直接指向受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的报考条件总体上比较宽,主要是在年龄、婚否、是否为高校在校生、毕业生,以及是否在户籍所在地报考等方面有准入门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些限制逐一被撤除或放宽,教育面向公民的大门越开越大。 高考招生计划的编制,直接指向受教育机会的区域分布,定向招生、农村专项计划都是在招生计划层面对教育资源和受教育机会进行调配,是高考招生助力共同富裕社会建设的有效政策工具。 (五)高考招生在补教育短板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有学者提出,目前我国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还在于城乡、区域和人群间不平衡,特别是农村、西部地区、低收入者的不充分发展,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城乡、区域和人群间的分配差距。长期以来,城乡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农村人口的人均受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农村教育投入不大、教学质量不高,优质教育资源和入学机会的分配更不均衡,成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主要短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