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载体,人类的所有生存性功能只有借助身体才能实现,这是身体本身的自然物理属性。 自然意义上的身体作为一种劳动力工具,是为了“生产”“发展”而存在,身体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等价,这如同马克思的观点,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身体与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相关,它被作为一种平等且直接的方式投入到社会实践中。身体消费来自于消费主义文化的鼓励与诱惑。 消费者身体投射到城市实体书店空间中时,会对空间阅读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形成书店空间的身体消费行为。身体消费是现代社会消费的基本形态,它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还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城市文化空间身体消费的生成因素包括作为被规训对象的身体、对现实生活的暂时“逃避”、空间区隔与个人身份认同等。 首先,作为被规训对象的身体,受到社会规范和权力控制的影响,它遵循着一定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以适应社会秩序和期待。 这种身体概念与让·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其次,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渴望从快节奏的社会中“逃避”,并且拥有专属于个人的自由时间和空间。 人们暂时“逃避”现实生活,在实体书店空间中寻求一种与日常生活不同的消费体验, 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或精神追求。再次,人们渴望通过各种符号及其价值彰显出某种审美意趣和社会身份认同感。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选择和使用空间的不同区域,从而表达和塑造自己的个人特征和社会地位。 城市文化空间的身体消费具有功用性、符号性、身份性、情感性、认同性等意蕴。 顾客的物质身体、文化体验、情感诉求与城市文化空间耦合,消费不再是普遍意义上的空间消费,其更多地融合了顾客的消费空间抵抗与实体文化空间的“收编”。随着空间生产与具身体验、消费活动的耦合,城市文化空间普遍出现了身体消费转向。 一度被忽视的身体被纳入城市空间的文化活动及其消费领域。 对身体的重新发现、占有、赋值和再生产让身体成为参与城市空间文化活动和消费体验的重要中介。 城市文化空间的身体消费以身体参与、具身认知、情感体验和身体交往为主导,为人们提供一种身体在场的体验消费空间。 兼具文化性、商业性和公共性的实体书店空间是一种典型的城市文化消费空间。 在当今网络时代,实体书店生存压力倍增,即便能够得到暂时喘息,仍旧无法逃避被线上消费市场边缘化的趋势。 然而,实体书店本身也存在着一套抵抗体制,书店文化空间改造、转型升级与具身体验衍生出网络空间无法代替的新消费功能。 在实体书店空间场域中,顾客的身体消费与书店文化空间之间彼此协商,在“抵抗”与“收编”两股力量之间保持着平衡。 身体消费是让·鲍德里亚后现代主义消费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今消费社会时代的空间消费体验具有明显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重点考察了身体消费理论在以实体书店空间为例的城市文化空间中的实践运用,探讨受众的空间身体消费行为催生空间的符号价值、促使在地化空间呈现、制造身份区隔、普及文化知识教育、启蒙公众思想等一系列现象背后的作用机制。 在以实体书店空间为例的城市文化空间符号价值呈现中,需要注重培育城市空间的文化内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文化空间新业态,丰富顾客的具身体验与身体消费实践。 然而,在城市文化空间的身体消费背后,呈现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共谋的态势。 在城市文化空间中进行身体消费的受众不一定真正拥有和支配自己的身体,其身体可能被空间的资本、消费符号和设置的规则所规训和约束。 这导致城市文化空间的身体消费出现异化与失序。 城市文化空间是一种复杂而多元的社会构造,它既包含了物质层面的空间形态和功能,也包含了非物质层面的空间意义和价值。 城市文化空间因为具有在场性的身体消费功能而与受众的身体联结。 身体消费既反映了受众的身体对城市空间的认知和体验,也影响着城市空间的文化活动质量。 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城市文化空间身体消费的质量,发挥身体消费对于激发城市文化空间生产和消费活力的正向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