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①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导向,才能真正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思想内涵,才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发展和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发展两方面。传统文化的自我发展呈现出若干重要文明特性。从时间坐标看,传统文化以历代王朝的接续传承为主体,体现出文明的连续性特征。周秦汉唐等大一统王朝是推动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中国古代的编年体通史、纪传体通史系列,完整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突出展示了这一文明特性。从空间分布看,传统文化以多元一体的文化地理区域为主体,体现出文明的统一性特征。追求大一统格局是历代王朝的政治共识。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②华夏大地的若干文明区域独立发展又彼此交汇,逐步形成齐鲁、燕赵、巴蜀、荆楚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它们秉持“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华夏一体的文化价值观念,奠定了中华民族一统天下的文明基础。从发展更新看,传统文化以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创新创造为主体,体现出文明的创新性特征。《礼记·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③革故鼎新的思想是历代制度、科技、艺术革新创造的思想遵循,也是推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从形态类别来看,传统文化以多类型文化的多元共生为主体,体现出文明的包容性特征。从先秦至明清,儒墨道法各家学说彼此融通,胡汉文化彼此融汇,儒释道思想彼此融合,造就了中华文明活跃、丰富与包容的特性。从格局立场来看,传统文化以多民族和谐共处为主体,体现出文明的和平性特征。中国古代崇尚万物和谐共生的状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④强调不同类别事物的平衡协调方能推动万物共生:“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⑤强调处理族群、民族、国家间关系应遵循“和”的原则:“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⑥这些观念造就了中国人谦和良善、讲求调和、崇尚和平的民族性格,使得中华文明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文明形态长期和谐相处、和平共处,彰显和平性的文明特质。 应当说,在西方工业文明兴起之前,中华文明已走过了几千年独立发展的道路:中国大陆板块东向大海,西临高原、戈壁,可以有效阻挡外来势力的侵扰。而大陆板块内部区域广阔,气候适宜,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成熟发达,呈现出独立、完整、成熟的文明主体性特征。 1840年,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英国对清政府发动了鸦片战争。随着西方殖民统治及其意识形态的强制入侵,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已经无力应对、解决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产生的新问题、新危机、新挑战。这就迫使清政府不得不放弃以“中央之国”自居的封闭立场,不得不关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意识形态,不得不探求传统文化的新生之路,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也就此展开。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⑦表明传统文化的价值立场开始从“以夏变夷”的华夏中心立场,向着更为开放的立场转变。清政府开启洋务运动,试图“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⑧但“中体西用”的本质不过是想以资本主义的先进科技挽救朽败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希望创造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⑨其本质其实是调和乃至融汇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主义文化。洋务派与维新派都在客观上引导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但其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的方向不可能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正确方向。20世纪初,革命思潮替代改良思潮成为时代主潮,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意在彻底颠覆“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的“儒者三纲之说”,构建以“恢复独立自主之人格”⑩为目的的新型道德价值体系。在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剧烈而彻底的抨击声浪中,传统文化才真正开始挣脱封建主义的桎梏,开始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痛创伤引发西方学者对资本主义文化弊端的反省。梁启超等中国学者进一步质疑“西方中心论”,对中国文化复兴充满期待。与此同时,受俄国十月革命感召,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主将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不应复兴封建文化、歌颂西方文化,而应当拥抱“新兴的无产阶级的文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他们坚信,传统文化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民主革命为自身发展开辟全新的现代化道路。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面临的存亡危机,是中华文明在危急关头渴求新生与复兴的强烈期待。然而,无论是洋务派、维新派、文化复古派还是“全盘西化”派,他们关于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逻辑及其前途的主张,都不可能有任何前途。历史证明,传统文化要真正走向并实现现代化,这个理论的逻辑,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进程的引领下,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