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国有美国式民主,中国有中国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国情。……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① 在民主话语权领域,西方企图以“民主—威权”二元对立话语,对西方政体与非西方政体进行二元对立塑造和政治体制阵营划分,用否定“他者”的方式来肯定“自我”。在二元对立的过程中,西方民主话语被塑造为正义与道德的化身,非西方政治体制被塑造为非正义与被批判的对象。但是西方“民主—威权”政治话语既存在概念误区,又存在事实原则与价值原则的二元对立悖论,其生成是冷战背景下,西方政治理论家为了争夺民主话语权,刻意设置的二元对立,其实质是虚假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西方民主话语以一元主义价值观,对非西方“他者”政治体制,进行先验性的否定化价值预设,体现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政治话语霸权。西方“民主—威权”政治话语既存在价值诉求,又存在政治诉求与利益诉求,其目的在于打着“民主”“自由”“政治现代化”的旗帜,实现对“他国”的政治革命,促使非西方政体向西方政体转变,以实现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与国际霸权。 一、西方“民主—威权”二元对立论的概念误区及其误导性话语生成批判 在政治话语中,我们强调“民主化”不等于“西方化”。但是西方民主话语到底如何企图以偷换概念的方式把“民主化”等同于“西方化”?“民主—威权”二元对立论是西方实现“民主化”到“西方化”转换的重要误导性逻辑。这一话语塑造过程中,西方民主话语否定了“民主”与“权威”的对立统一性特点,用形而上学的方式突显西方民主中的“民主”“自由”属性,遮蔽西方民主中的“权威”属性,对非西方民主制度进行“威权”的“非民主化”界定,用“威权”否定非西方民主制度的合理性,遮蔽非西方民主制度的“民主”属性与“民主”追求,以“民主—威权”二元论实现西方民主制度与非西方民主制度的对立化,把西方民主赋权为人类民主制度的代言人,以此实现西方民主“自我”正名与“他者”否定。 (一)民主与威权的原初含义 民主的希腊文原意是指人民主权。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是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民主要求全体人民普遍参与国家事务。民主既可以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列宁指出“历史上有代替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也有代替资产阶级民主的无产阶级民主”②。民主的形式具有多样化。在社会主义话语中,人民是被信任和依赖的对象,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本身就存在“人民主权”的要求。而传统西方政治学与社会学崇尚精英主义民主,在精英主义的话语中人民被视为带有原始冲动、不能进行理性思考的“乌合之众”,西方传统精英主义民主话语对“人民”主权带有不信任甚至是限制性的色彩。 西方所谓的“威权主义”本来是由“权威”演化而来,现今的西方政治学中“威权主义”政体也常常被称为“权威主义”政体。“权威”的原初政治学定义代表着国家机构或者政府的权力,是由经济权力和经济基础决定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视阈中,“权威”是“权力”的代名词,具有领导、服从以及纪律性特点。“权威”包含着社会性权威与政治性权威,是社会管理与国家统治所必须的组织管理方式。“权威是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伴随的现象。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为解决这种基本矛盾就需要有权威”③。权威是一个政治体系保证其权力行使和正常管理运行的必要属性。“权威是存在于人类历史全过程中的社会现象,它以服从为前提,以组织为基础,以强制为特征,是一种意志贯彻到另一个主体的行为”④。民主与权威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是后来西方话语对“权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改写,“权威”主义或“威权”主义成为与西方民主相对立的政体类型。 (二)西方“民主—威权”二元对立论的误导性建构过程 自20世纪40年代世界两大阵营开始进行对峙,冲突与对抗成为时代的主题,民主话语权成为西方国家争夺的焦点。这一背景下,熊彼特、哈耶克、萨托利等众多西方政治思想家努力为资本主义进行政治、经济以及价值论证,不断以对立性的政治哲学思想,论证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并把“民主”“自由”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捆绑。熊彼特强调民主是资本主义的理论,并把竞争性选举定义为民主的重要标准⑤,以此来否定其他形式的民主与政治制度。哈耶克把“自由”与财产私有制度进行捆绑,将“民主”与社会主义进行割裂,并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非法化论证。⑥20世纪60年代萨托利把“民主”与“自由”进行结合,他认为“民主不过是自由主义民主的简写”“民主就是西方式的民主”⑦,并将“威权主义”作为与“民主”政治相对立的政权类型,把“威权主义”与“民主”“自由”相剥离,他宣称“威权主义是一种几乎没有给自由留下余地的政治制度”,“威权主义是民主的反义词”⑧。经过西方理论家的塑造,西方民主话语以“自由”“平等”等美化的政治追求,遮蔽了西方政治制度中存在的“权威”属性以及阶级属性,并对非西方民主制度进行“威权”主义塑造。自由主义民主成为与资本主义相捆绑的政治制度,并企图以此霸占“民主”的所有权。西方政治思想所推崇的“精英主义”民主,在西方理论家的塑造下,其本身带有对人民的不信任色彩被遮蔽。他们把“民主化”以偷换概念的方式置换为“西方化”,进而否定民主的多样化形态,不断以西方政治哲学思想为基础,论证西方民主的终结性。对于这个问题,列宁早在批判考茨基时就指出:“只要有不同的阶级存在,就不能说‘纯粹民主’,而只能说阶级的民主(附带说一下,‘纯粹民主’不仅是既不了解阶级斗争也不了解国家实质的无知之谈,而且是十足的空谈)”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