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D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041(2023)05-0083-11 中国政治学是一门深受时代发展变迁影响的学科。现代政治学在中国的形成并发展已历百年,始终与近代以来中国的命运紧密联系,深刻参与到百年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中国政治学与中国政治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既反映出中国政治发展的曲折历程,也表明政治学体系本身的特殊性质。王沪宁在分析中国政治学发展时曾指出:“中国政治学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个迫切需要理论创新的时期复兴的。社会需要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①这一论断揭示出理论发展与实践需要的密切关联。作为研究政治这种特殊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政治学在“政治逻辑和学术逻辑的双重变奏中曲折地向前发展”②,其本身的存续与发展就是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政治问题,深受时代变动的影响。 时至今日,中国政治学的存在和自立已经不成为问题,但议题的自主性和方向的选择性却成为知识界的热门话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政治实践、以总结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向的学术实践,对政治学的知识体系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学科发展和范式演变出发,反思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进程,总结学科的知识来源、研究范式转化以及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力图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上,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找到定位和参照,推动学科的持续发展。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议题为视角重新回顾百年中国政治学研究进程,尝试揭示中国政治学继承和发展中的变与不变,并由此勾勒中国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互动关系。 一、考察中国政治学百年进程的主要视角 在这个学科快速发展和分化的时代,学科史的基础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是理解学科发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前提。对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来说,尤其如此。回顾和总结中国政治学发展历程,是中国政治学实现学术自主和理论成熟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理解中国政治运行逻辑的必要路径。进入新时代以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③伟大的实践呼唤着中国政治学的理论供给和学术回应。“中国政治学向何处去”成为政治学界热议的话题,回顾中国政治学发展进程,总结学科发展经验,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④ 现有文献主要从两个视角来回顾和反思中国政治学发展进程的:一是从学科视角出发,分析政治学在中国从无到有,从恢复重建到发展成熟,从向西方“取经”到政治学的“本土化”的百年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学科发展过程。相关文章主要以政治学的学科设置为线索,分析政治学的学科建制、课程形式、研究机构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发展情况。⑤也有学者从不同高校学科建设或者不同历史时期学科发展状况入手,梳理中国政治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细节,分析其百年命运。⑥二是从范式视角出发,在更为宏观和整体的视野中分析政治学研究的阶段性演进及其背后的政治社会逻辑,尤其讨论不同历史阶段中,政治学在话语体系和价值取向上的选择和变化。如果说学科视角侧重于学科发展的历史分析,那么,范式视角则是从学科作为知识体系前提出发,以更为理论化方式讨论研究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整体变迁。 这两种视角互为补充,勾勒出百年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学科体系,丰富了学界对于百年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制和理论演进的认识思考,形成了从“史”和“论”思考中国政治学发展进程的基本路径,极大推进了百年中国政治学史研究。当然,由于视角不同,二者各有侧重。前者着重讨论政治学学科建制、机构设置等制度指标,带有典型的学科史研究取向,在考证查明建制性学科指标的同时,揭示出政治学学科的具体历史节点和制度变迁;后者则将“范式”理论带入政治学史分析,思考知识体系背后学术共同体信念、思维模式和研究路径的整体变迁。两种视角各具其理。在中国百年政治学史研究中,这两种主张构成不同的思考路向:前者显示出一种明显的制度主义倾向,力图以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制、课程内容等制度框架,勾勒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外在形式和路径;后者提醒人们,只有将学科体系演进纳入到中国政治社会演进的整体图景中,才能深刻理解中国政治学的命运,推动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范式创新。 两种视角也各有其内在不足。就学科视角而言,中国政治学史分析始终围绕政治学学科设置为主线,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的存续兴废及关键时间节点就成为分析和论断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国政治学形成和重建的具体制度设置,往往成为以学科为视角的政治学史研究的重点内容。但这样也容易遮蔽掉政治学发展历史中的某些重要问题,引发围绕中国政治学起点具体判断的争议,忽视学科取消阶段政治学研究的发展。⑦就范式视角而论,相关研究以更为理论化的视野着重讨论学科话语体系的整体发展,不再专注于学科发展的史实描述,而力图解释背后变化的实践逻辑。如同范式本身所具有的“学术共同体共同的信念或思维模式”的内涵指向。⑧这种整体视角避免了某些学科史遮蔽的同时,也容易将社会问题意识的整体变迁和专业研究的内在变化混为一谈。同时范式之间所具有的不可通约性,也造成对知识发展延续性和专业研究继承性的忽视。 随着政治学史讨论的逐渐深入,描述性的分析视角势必要向更为解释性的理论分析迈进,相关研究视角和内容也在发生转变,即从外在制度形式走向内在知识体系,从社会政治范式走向专业自主问题。从议题视角出发,讨论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发展,聚焦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研究议题的形成和展开,就成为能较好地将“史”—“论”、时代—学科结合在一起的分析进路。 近年来,已经开始出现一系列以议题为视角分析中国政治学阶段发展进程的文章⑨,围绕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重要议题,探讨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前景。遗憾的是,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政治学恢复重建以来,缺乏对于现代中国政治学的整体审视。而将议题的转变放在百年尺度中加以观察分析,或许才能展现中国政治学的前世今生,理解政治学的延续和创新,历史命运和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