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860(2023)08-0094-008 一、问题提出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发生着深度融合,呈现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特征。《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强调,要“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构建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新模式……服务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加快建设以数字化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新形态”[2]。在线学习变革了传统学习方式,重构了教育生态,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保障学生学习活动连续性的重要途径[3],也是确保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动力。然而,在线学习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探究。郭建鹏等学者对某双一流大学四千多名学生展开调查后发现,学生对在线教学的认同度、满意度和情感投入较低[4];乔伟峰等研究者对清华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在线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在线学习存在学生间交流互动减少、学生专注力不足、学习效率低等问题[5];此外,在线学习中还存在着对学生在线学习的自主性和管理较难把握[6]、师生对在线教学的认识不足[7]、师生互动少导致教学临场感弱[8]等问题。一项针对全国三百多所高校二十多万名学生线上学习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当前高校学生缺乏在线学习能力[9],这或许是制约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进一步指出,在线学习力对学习者克服消极体验[10],完成在线学习目标,实现其自我发展[11]具有积极意义,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具有重要价值。在线学习力是衡量在线学习效果、评价在线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对突破在线教育发展困境具有积极价值,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二、研究综述 (一)在线学习力内涵的研究 学习力起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杰伊·弗雷斯特(Jay Forrester)于1965年提出,经过几十年发展,在教育学领域成为重要研究主题。在学习力内涵研究上,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学界存在着五种主要观点:其一,在素养观下学习力被界定为“由价值观、态度、性格三者融合而成的素养”[12];其二,在能力观下学习力是学生由知识学习而获得的“成己”“成事”的能力[13],被视作“实现思维创新和行为更新的动态能力系统”[14],它潜在影响着学习活动的进程,是衡量学习效果的基本标准[15];其三,在品质观下学习力是“促进学习活动发生与进行的心理品质”[16],强调学习者的个体性和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其四,在能量观下学习力是“推动学习者的学习意愿与结果发生作用的能量”[17],与个人的情感、思想、需求和行为相关,也是“学习者的生长力、生命活力和生命能量”[18];其五,在综合观下学习力是“支持学习者持续开展深层学习活动的各因素之综合”[19]。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力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有研究者认为在线学习力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影响学习效果与个体发展的能力”[20]。由此可见,学习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学界对其本质属性的界定和内涵的阐释莫衷一是,但总的来看,学习力所指向的主体是学习者,它是在学习环境中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发生与发展而生成与提升的。 (二)在线学习力构成要素及其测评研究 学习力结构要素与其测评研究是国内外研究者探索学习力主题的重要方面。当前,学术界对于学习力结构要素的界定存在诸多看法。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在教育学学科视角下的学习力构成要素及其测评研究存在以下范式和观点: 第一,四要素说。刘永和基于教学改革实践经验[21]、李海燕等人根据核心素养框架[22],认为学习力由学习的动力、能力、毅力和创造力(创新力)构成。英国学者克里克(Crick R D)从学习能力、学习认同、学习故事、学习关系四个方面构建了学习力评估工具[23]。丁亚元等人对学习力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后,基于四要素说构建了由内驱力、意志力、认知力、转化力构成的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模型[24]。这类观点注意到学习力的基本内容包含动力因素、认知因素、意志因素,反映着学习者的个人基本能力与素养,但缺乏外部环境要素(包括他人)对学习者培养与发展在线学习力的影响的考量,也尚未重视从自我调节、情绪管理、责任心、亲社会行为等非认知品质与能力来衡量在线学习力的高低。 第二,五要素说。钟志贤、林安琪基于赛伯人际管理理论,将学习力的结构要素归纳为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效率、转化力[25]。蒋志辉等人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认为学习力由学习动力、毅力、能力、互惠力以及创造力等构成[26]。贺文洁等研究者则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人格健全等非认知品质,提出学习力包括批判性、建构性、交流性、策略性、坚韧性五个因素[27]。李宝敏等学者关注到网络学习者群体,基于网络学习特征,构建了强调网络学习者的自我建构以及学习者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性的测评模型,将学习驱动力、学习顺应力、学习策应力、学习反省/管理调节力、学习互惠力五个维度作为在线学习力测评指标[28]。这类观点不仅在四要素说的基础上将外部环境要素和非认知品质与能力要素纳入在线学习力的重要内容构成中,还从结果的角度衡量在线学习力,但在权重上各有侧重与不同:重视考察非认知因素的在线学习力模型忽略了考察学习成效,理论模型在价值取向上有陷入主观臆断的嫌疑;重视考察学习成效的模型忽略了衡量非认知因素,理论模型在价值取向上有机械功利主义的缺陷。 第三,六要素说。裴娣娜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基本素养、实践与合作、批判与创新等方面,构建了三层次六要素学习力理论模型[29]。这种观点对学习力基本构成内容的概括较为全面准确,但并非完全适用于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在线学习力模型,需要从结合在线学习特征的角度入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