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书信,主要收录在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和2009年出版的《沈从文全集》和《沈从文全集》第2版,以及该社2020年出版的《沈从文全集·补遗卷》中。近年来,学界不断发现散落在各种手稿信札展览中的沈从文书信,并将有关佚文佚信的相关考释撰文发表。在“北京匡时2019春季拍卖会”上,偶然发现两封沈从文写给施蛰存的信件,而且这两封信在前述基础文献和后续研究辑录中均未收录,当为佚信,值得钩沉、确认、辨析与研究。 一 1980年沈从文致施蛰存的两封信 1980年7月19日和10月18日,沈从文两次给施蛰存致信。因为时过境迁,又由于字体的自由、笔墨的疏密和纸质的原因,需要精心斟酌并仔细辨析才能确认下来。其中三处极个别仍然未能确认之点,暂以★表示,并不影响整体理解。现呈示如下①: 蛰存兄:今天中午,院中文学所有人询问兄住处,弟曾告以在师大。(因随后才从尊信中得知系师大招待所430室。)不知是否系唐弢相询。此间必俟★星期一始有人来弟处,只能到时再详告彼处。 离京前,如尚抽得出空过东城,盼尚能一晤,便中再吃一顿稀饭,喝杯黄茶。来信所告,必当深深记住,因近卅年来,即或近于“不预世事”,仍难免一再受“现代中山狼”袭击,未成大灾,即正由不预世事纠纷。惟“人心不古”,终不免有防不胜防感也。好在七月一过,即将与兆和至一外人不易到禁地,约有一月时间,整理旧作,估计尚可避去暑假期中“不速之客”猝然来访,致不易招架也。 边城附于兄所拟编丛刊中无妨,但不拟另加说明(事实上只能起点缀作用!)。且专刊★★不易办到。因一、在香港印行之“多卷本”已收入付印。二、人民文学出版社数年前即拟印之五卷本选集,已收入此小文。三、湘中★形成之家乡感情,亦拟将弟作品中涉及湘西部分印二选集,拟目中亦有此书。 又上次闻兄曾道及丛刊中已有丁玲大作一种,弟意思凡事让她一着为合理。既不和她争是非,也不必和她在一种丛刊中同时和读者相见。此丛刊最好是我不参和,希望你能见谅。感甚幸甚。 并庆佳好。 弟从文七月十九日 兆和附笔
蛰存老兄: 得信并由张木兰先生家转来所赠花生酱一瓶,深谢厚意。古人说:“人惟求旧,衣惟求新。”年来故旧大半凋谢,居多倏忽间即成古人,因此每次相晤,总希望有机会有个半天时间,同过故宫或历博看看。却总像有别事临时发生,未能如愿。我大致在月内将去纽约一带看看,名为“讲学”,老兄深知,我那宜“讲学”,主要还是看看,一朝也让好奇洋人把我当成“熊猫”一般,接待一番。我却有机会看看别人如何保藏中国文物,看看国内不大注意,但在国外却当成“八宝精”东东西西,有些什么,因此行年八十,还觉得值得去学习学习,且肯定对于今后工作,必可得到不少便利的。因出国专家,多多在商周秦汉器物上感兴趣,还极少有对于晋南北朝以来杂文物注意过。事实上值得注意而且收藏极多的,或许还是由晋到清代有万千杂文物值得重视,因为可以解决不少疑难,充实不少知识也。此去已拟定住充和家中。作客二月,再转西部。总的时间,原由十月初算起,后因一系列手续未办,改为从十月十五开始,事实成行,恐将在月底去美,近期手续烦琐,因此年终还是照计划回国。若身体吃得住,大致以后或许还有机会再去,因为那里西南联大熟人多,老朋友也多。可以得到的资料更容易,比国内便利多多! 这些日子为准备上路杂忙②,流金兄处未及写信,望便中为一致歉意。金介甫到过我家乡住了八天(闻在申在宁印象都很好。),即由广州返回美国。俟到美后,必可见到他,录音记录,也可望见到。这人近于“洋书生”,为我复印了约一千旧作卡片,虽有重复处总尽可能得到。看到这分材料,才明白人家搞“研究”态度如何认真。至于近年用九大院校(其实是廿六个教现代文学的人之师,并主持人多是北大训练出来的。)名分编成付印的现代文学史教材,其中主持人之一,即自承内中并无一人看过我的作品。因此不痛不痒写了几句“人云亦云”赞美后,(照指示得加上去,也算勉强。其实不加还可得奖的!)即在结论上用四十年前左翼作家(或据上海小报消息)大大痛骂我一顿,结束本题。其实对我若一字不提,表示世界上并无此人,倒更令人感谢!看来已骂到弟子代,还不感到疲倦,倒令人开心。事实上,也可说“一面倒”的教育方式的成功,确是事实。所以台湾方面至今也仍未开禁。可能总有一天会有人明白不是办法,另出点子,来重新进行一次完全打倒情形的。承认并接受这种现实,大有必要。 弟从文十月十八日
二 有关两封佚信的说明及所涉史实考 由于佚信一笔迹略淡,仍然需要仔细考辨。一方面,根据《施蛰存先生编年事录》记载,施蛰存于1980年7月6日由上海乘火车去北京,并于7日到达。该书附有按语:“先生提供编撰者书面材料及日记记录此行全程标题为‘以下为1981年杂记’,编撰者疑为误记,编撰者根据收集当年相关资料和回忆,确定先生此行为本年。”③(通过后文考证《边城》相关史实也可确定施蛰存此行于1980年)另一方面,佚信一封面印有1980年7月20日“北京”的邮戳,写明了寄送地址“师范大学招待所434号”,这与施蛰存行程吻合。进一步论证,1980年7月13日清晨,施蛰存写给张索时(厚仁)的信中称:“我已于七日来京,现在住北京师范大学内招待所四三四室,每天带五名研究生到北京图书馆阅书,为期三星期,大约七月二十五日南归。”④而同年7月9日,施蛰存写给周良沛的信记载:“我已于昨日来京,现住北师大招待所416室。从今天起,每天上午八时至下午二时,带五名研究生在柏林寺北图阅书。下午二时至三时半在舍妹家吃午饭,以后即外出访友”,“本星期六想去看卞之琳、张天翼”,“招待所电话‘668431-316分机’”。⑤由施蛰存给张索时和周良沛信中的“七日”和“昨日”两种说法推测,“七日”更准确些,而施蛰存给周良沛写信的时间应为7月8日(《沈从文全集》收录时或以邮戳时间录入)。其中给张索时的信中又提,“我打算在七月二十日到沧州我儿子处看看,住一天即回北京,与学生一同回去”⑥。实际上,1980年7月23日,施蛰存才离开北京探望两个儿子,并于7月25日,“在沧州上车返沪”⑦。通过上述材料,可以补充沈建中所述“编撰者根据收集当年相关资料和回忆”的相关情况,也与《十八年间两面缘——沈从文与施蛰存最后两次会见时间考辨》⑧一文形成互证,再次印证⑨施蛰存确实从1980年7月7日至23日在北京工作、访友,住在北师大招待所,并于7月14日下午访问张天翼后,“就到附近(前门)东大街去看从文”⑩。也就是说,在19日沈从文给施蛰存写信之前,二人已经见过,这也跟沈从文在佚信一提到的,“离京前,如尚抽得出空过东城,盼尚能一唔,便中再吃一顿稀饭,喝杯黄茶”中“再吃一顿”相吻合。除此之外,《施蛰存先生编年事录》中记述1980年7月21日,“先生收到沈从文、闻宥来信”(11),施蛰存收到沈从文的来信当是佚信一。因此,此信的真实性确凿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