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国家相继步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合理评价高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要质量,成为了各国通行的做法。在我国,推进“双一流”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1]教育部等三部委在2022年2月14日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备受关注的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经过一年左右,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新近揭晓,诸多学者围绕评价大学与学科的建设情况展开了激烈探讨。[2][3]在国际上,对大学评价的四大排行榜ARWU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TH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也应清楚认识到,这些对大学评价的榜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最本质的评价标准问题。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考察排行榜诞生之时的评价标准及基本样态,溯古通今,有利于认清大学评价问题,引导人们客观理性地看待对大学的各类评价。 美国《独立者》报记者斯洛森教授在1909年到1910年间,详细考察了美国当时最著名的14所研究型大学。他每个月发表一篇评价报告,历时14个月,由此产生的文章在加入了第十五章综合比较后,被收集并出版为《伟大的美国大学》(Great American Universities)。虽然之前也有一些零散的对大学的量化评价或描述评价,但都未成体系,也未形成影响力。而斯洛森的这一评价则有多种历史证据表明,其为美国历史上较早而系统的对大学的评价。该评价出版后,引发了美国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不到半年时间,就被英国学者关注并给予赞赏。[4]他对美国大学的评价十分细致,有很多很独到的见解,这些问题在未来几十年里依旧是大学里长期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美国大学的校园图书馆里都藏有斯洛森的这一评价,它成为很多研究生课程和高等教育研讨会的一个现实、方便的选择,[5]很多人给予其高度肯定,它在美国高等教育的评价、大学协会和大学提高声望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6]高等教育史界著名教授罗杰·盖格(Roger L.Geiger)称其是20世纪在高等教育方面最引人关注的书之一。[7] 一、为何评价:该评价的背景探讨 探究《伟大的美国大学》评价者的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成书因由,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这一评价诞生的主客观立场,有利于理性认识这一较早而系统的大学评价。 (一)斯洛森其人及时代背景 埃德温·埃默里·斯洛森(Edwin Emery Slosson)教授是美国报刊编辑、作家、记者、农业化学博士和著名的科学普及者。他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堪萨斯大学,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攻读了怀俄明大学的农业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怀俄明大学,在农业化学专业上任教13年。从学业与任教经历上看,其与哈佛大学等顶尖大学并无交集。1904年,受到《独立者》报社的邀请,他和他的家人搬到纽约,[8]担任文学编辑和记者直到1920年,他为该报写了许多文章。他有冒险精神,游历过很多地方,曾代表该报周游美国各大学,并访问欧洲采访过很多哲学家和作家,包括亨利·柏格森、威尔斯和恩斯特·海克尔。[9]从斯洛森的生平可以看出,他勤奋努力,学识渊博,既有博士、教授的理性,也有记者的敏锐洞察力,热心美国大学发展事业,以实地考察的方式热心积极地为公众介绍知识,被《美国传记词典》称赞为“非专业领域的公众心中杰出的解释者”。[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建国的一百余年,从经济实力看,美国工业总产值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并在诸多领域超过英国,挤占鳌头。特别地,这一时期的美国刚刚在美西战争中取得胜利,开始进入到海外扩张的时代,这极大地增强了美国人的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在国内,伴随着不断发展的社会繁荣进程,人们对知识与能力的诉求开始增多,青年人要求进入大学的人数在增加,成年美国人想要了解知识的诉求也在增加,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美国杂志报刊业的发展。美国杂志报刊业从20世纪初起发展十分迅速,杂志报刊开始大行其道,人们十分愿意从读报看报中获得知识,其中的代表就有《独立者》,其它的还有《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等,它们报道很多新闻,也关注大学里的趣闻。[11]《独立者》(The Independent)创刊于1848年,是美国报刊届最早创刊的一批报刊之一,其总部设在纽约市,到1870年时,其发行量达到7.5万份,[12]而与其几乎同时创刊的《纽约时报》在当时的发行量还不到9千份。可见当时《独立者》报的广泛影响,而斯洛森能够将自己对14所大学的评价文章连载于该报14个月,由此可见其评价的价值和斯洛森的影响力。 (二)《伟大的美国大学》的成书因由 在1909年至1910年,《独立者》报连载了斯洛森对美国一流大学的评价,加入最后一章比较与评价后,1910年《伟大的美国大学》出版,引发了巨大反响。诚然,这一评价能够成为当时较早而系统的对大学的评价,离不开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此评价的题目为“伟大的”美国大学,一方面是说美国顶级大学,另一方面也表明是伟大的校长领导的美国大学,体现了美国民众对自身大学的自信、崇拜和自豪感。 一方面,大学飞速发展且竞争加剧,人们迫切希望权威人士全面评价美国大学。这一时期,美国名校与名校之间在科研、师资、生源甚至体育比赛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正如约翰·赛林(John R.Thelin)所说,此阶段的美国人对大学内部的事情开始充满好奇。[13]有研究表明,到1908年,美国大学的标准似乎已经比较明确,诸如招收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前两年通识教育,后两年专业课程,至少五个系要有博士点,一个专业学院,开设一定的选修课,有出版社和学术刊物等等。[14]且相关对美国大学的评价和一些单一的排名,诸如卡耐基基金会的大学排名、1906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卡特尔教授(James McKeen Cettell)编制的“千名科学家”在美国大学的分布[15]等这类评价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相对零散,只注重一方面的数据而未成体系,且因较为偏狭而被人们指责和批判。[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