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2年起,在持续六十余年的哲思之路上,真理问题从未离开过海德格尔的视线,尤其是在20世纪20至40年代。关于真理之本质的存在论阐析展现了海德格尔一贯的哲学风格,亦即,通过抽丝剥茧般地追问不同存在论层次的真理之“根据”(Grund),他却最终揭示了一个无法植根的“根据”——源始的被遮蔽状态或者隐秘。总体而言,海德格尔首先揭示了流俗的符合论真理建基于先行的被揭蔽状态(Entdecktheit)。然后,作为被揭蔽状态的真理必须植根于绽出的开敞之域(Offenheit)或者展开状态(Erschlossenheit),亦即源始的自由,就此而言,真理的本质乃是自由。最后,开敞之域乃是从一种经由原初争执(Urstreit)而产生的裂隙(Riss)中绽出的,这一争执便同时指向了源始的被遮蔽状态或者隐秘(Geheimnis)。 然而,海德格尔关于真理之本质的追问在学界向来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图根哈特(E.Tugendhat)、达尔斯特伦(D.Dahlstrom)等学者都曾对海德格尔“真理的本质是揭蔽”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在他们看来,上述观点将会彻底取消陈述命题的真假之别,因为假命题同样是对事物本身的某种揭蔽。更甚者,由于缺少判别真假的标准或者尺度,此之在所谓的本真决断也将会丧失正确的方向,从而让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面临着决定论或者相对主义的危险。 上述质疑可以概括为三个问题:第一,作为被揭蔽状态或者展开状态的真理如何能够成为虚假陈述的可能性条件?第二,在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中,是否存在某种普遍而通用的真理判定标准?第三,如果存在这样的真理标准,它是否能够作为此之在做出决断之际的实践尺度和方向? 在笔者看来,海德格尔关于真理之本质的追问始终以有限的此之在(Da-sein)作为运作中介,也就是说,作为人的本质,此之在的有限性向来是海德格尔阐析真理之本质问题的基础视野,他曾形象地描述为“无人能够跃出自己的影子。”①从此之在的有限性这一视角出发,关于上面三个问题,我们能够得到若干全新提示。鉴于此,笔者将尝试结合图根哈特、达尔斯特伦的相关批评,围绕那三个问题,着眼于此之在的有限性与真理之本质的关系,重构海德格尔转向时期关于真理之本质以及后期关于存有之真理的存在论解析,并且简要展示海德格尔后期如何在前苏格拉底时期的思想家、德意志民族历史上的伟大诗人以及老子《道德经》那里化用了原初争执和隐秘思想。 一、海德格尔关于真理作为揭蔽的基本论述及其局限 在《论真理的本质(1930)》中,海德格尔开篇就明确表示,他要考察的对象并不是具体事域的真理,比如科学研究的真理、艺术造型的真理、政治实践的真理,等等,而是真理之本质,即“那种标识出任何一般‘真理’之为真理的东西。”②海德格尔在转向时期关于真理之本质的追问仍未脱离其前期的基础存在论视野,这里面同时蕴含了两条线索:一方面,在生存论—存在论(existenzial-ontologisch)层面上,他首先剖析了日常流俗的真理概念。在模糊而平均的日常经验中,真理乃是一个晦暗不明乃至被滥用的概念,它通常意指某种现实性而被表述为“真实”。但是,在海德格尔看来,日常流俗的真理或者“真实”实际上内嵌着一种“符合”结构,即“事情与关于事情的先行意谓的符合。”③在流俗的日常经验中,快乐是否真实,一百元钞票是否真实,这都与此之在对它们的先行领会及可能预期有关。与此同时,这样的“符合”结构不仅是现实的事情真理之本质,也在陈述命题方面的真理中得到展现,海德格尔分别称之为“事情真理”(Sachwahrheit)与“命题真理”(Satzwahrheit)。 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考察陈述命题之真理的“符合”本质,海德格尔又继续在形而上学的历史传统内部追溯这一真理的源头。提到真理符合论,最经典的定义莫过于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理智与实在的符合一致”(adaequatio intellectus et rei),按照传统观点,它又可以继续往前追溯到亚里士多德。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用三个命题刻画了亚里士多德主义传统视野下的真理符合论:“1.真理的‘处所’是命题(判断)。2.真理的本质在于判断同它的对象相‘符合’。3.亚里士多德这位逻辑之父既把判断认作真理的源始处所,又率先把真理定义为‘符合’。”④海德格尔并不赞同将亚里士多德视为真理符合论的鼻祖,在他看来,亚里士多德早已洞见到:源始的逻各斯不是陈述命题,而是此在的存在方式,其功能在于把某个东西展示出来让人看。鉴于此,“不仅为‘判断是真理的本来“处所”’这一论题而引证亚里士多德是错误的,而且这一论题就内容来说也误解了真理结构。”⑤ 综上所述,关于真理之本质问题的存在论考察,海德格尔一方面尝试在生存论—存在论层面上廓清流俗真理观的一般结构,另一方面试图通过解构形而上学传统来追溯真理符合论的哲学源头。⑥归根结底,真理符合论者不得不面对如下疑难:由理智作出的命题陈述与物之实在根本就是完全异质的两个东西,二者之间如何符合一致呢?以“这枚硬币是圆的”这个陈述命题为例,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硬币是由金属做成的,而陈述根本就不是质料性的。硬币是圆形的,而陈述根本就没有空间特性。人们可以用硬币购买东西,而一个关于硬币的陈述从来就不是货币。”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