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23/j.cnki.36-1341/c.2023.02.002 那是一个远去的时代,一个由激愤、青春、热血、真诚和信仰融汇成行进交响曲的革命时代。那个时代的冠名,有的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的称苏维埃革命(运动)时期,有的称第二次囯内革命战争或十年内战时期。 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苏维埃革命是一个承上启下、建基立业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内涵复杂丰富的关键词汇。苏维埃革命、苏维埃运动、苏维埃革命运动,作为1927-1937年中国革命的阶段性称谓,当年曾经十分流行,后被土地革命、十年内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等称谓所取代,而渐渐成为比较生疏的概念。主要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学术规范的推进,它们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普遍的从‘土地革命’到‘苏维埃革命’的用词变化,是上个世纪末开始的”①。有关研究院所和刊物曾数次举办主题研讨会,②杨奎松、黄道炫、于化民、余伯流、凌步机、曾成贵、耿显家、何友良等学者,在其相关成果中都恢复使用了苏维埃革命的概念。有的恢复使用或解释了苏维埃的词语与涵义;有的论述了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关系;有的(大量)论述了中国苏维埃革命的过程、起伏、功过与地位,对苏维埃革命的历史进行了相当充分的研究;也有的从革命话语角度考察了“苏维埃”在中国传播的轨迹及其局限性。这一概念在学术界逐渐得到更多学者的认同和使用。③特别是北京大学2021年5月举行的“概念史视野下的中共革命研究”学术研讨会,对概念研究和苏维埃概念进行了专门的讨论。会上,黄道炫指出,概念史研究应当突破单纯语言学意义上的概念分析,关注概念的落地与概念意涵的演变;应星认为概念是理解中国革命的要害所在,“苏维埃”概念的落地过程有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蒋凌楠研究了苏维埃概念早期传入中国的历程,认为因中苏国情不同、阐发群体不同而导致了新理解的产生;孟庆延关注政党如何引入、修改、实践诸多概念,以及这一过程展现出怎样的模式和惯例,认为概念史研究除了应澄清语义和提示层次,还应呈现概念实现过程背后政治文化的逻辑。④这些研究都让人深受启发。 比较而言,学术界对苏维埃革命实践活动的历史研究已经相当丰富,对这一概念的必要解读则尚不完全,尚有研究空间。它是怎么、何时在中国出现的,其使用是否有历史文献和中共权威性认定的依据,中共在移植过程中赋予它什么样的政治和社会内涵,中共及其领导人是如何使用、阐释这一概念的,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与使用是否也存在着回归“历史现场”的问题,它与土地革命、十年内战甚或苏维埃运动等相关词语的关系如何,能否也成为党史、革命史上一个历史阶段的表征,以及这一当年流行通用的概念为什么被弃用,这一概念的传播有何历史价值,等等。所有这些都涉及理解与认识这场影响中国革命和中共历史重大起伏进退的革命运动、进一步明了近代历史从哪里来和如何演进的问题。本文并非纯正的概念史之作,⑤也不是整体的苏维埃革命史研究,仅就中国苏维埃革命这一概念的出现、阐释及其流变进行梳理,目的在于说明一定历史条件下这一概念兴替的合理性、逻辑性、表达形式的特殊性及其历史价值,进而更加客观、全面、深入地认识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生长行程、战略演化、革命实践及其政治文化,在更长更广的时空中认识中国革命。 一、俄国革命、苏维埃概念的传入 1917年在俄国发生的革命,最初是以俄国革命、十月革命、劳农政府、苏维埃等词语传入中国的。这些词语的传播,大体伴随着三次事件信息的传入中国而形成呼应浪潮:一是十月革命的发生,二是共产国际的成立,三是苏俄对华宣言的公布。与此相对应,大体形成传播的三种层次:中国报刊关于俄国革命的消息报道与时事评论,其来源主要取自俄国、欧美和日本;中国知识界人士的俄国实地考察、研究著述与翻译出版的有关书籍;俄国政府及其后共产国际的革命推广策略与派遣来华人士的组织推送。以京沪为中心,由此形成相当热烈的传播俄国苏维埃革命影像的现象。 中国报刊和知识界在接受和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两种互为联系的明显思路:其一,将俄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等相比较,由之引申出同样需要促成社会大变动的中国革命。中国报刊和知识界首先不约而同地使用俄国革命的概念。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仅一星期,李大钊即发表《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将之称为“俄国革命”。十月革命爆发后,他又连续发文,将其与法国革命相提并论,指出俄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同为影响未来世纪文明之绝大变动,法兰西革命是政治的革命而兼含社会的革命之意味,俄罗斯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⑥法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中各国革命的先声,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⑦陈独秀同样认为十月革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⑧。傅斯年则将法国革命称为政治革命,将俄国革命称为社会革命,认为俄国革命与法国革命是文明史上进化之先锋,并预言从此“俄国式的革命——社会革命——要到处散布了”⑨。类似言论在当时《东方杂志》等报刊上频频出现,大抵认为社会革命是世界的自然趋势。 其二,对苏维埃一词由意译转为音译,将其认定为一种与西方资本主义政体不同的政权模式和政府名称。中国报刊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多用军工代表会、兵士工人代表会、兵工委员会、劳兵会、劳农政府、人民委员会等指称俄国政府,其中又以劳农政府一词的使用为多。⑩苏维埃一词正式出现在中国报刊上应该是1919年11月。人们对苏维埃词语的传入做了很多考察,多认同张君劢1918年音译、1922年以后广为流行的说法。(11)仔细考核,说张君劢最早译用固然不错,但时间则有不然。实际是,1918年12月28日,张君劢随梁启超离沪赴欧,1919年在游瑞士途中得到《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宪法》,遂将其译成中文,并于9月将译稿寄回给上海《解放与改造》创办人张东荪,张东荪遂将其刊登在11月15日出版的该刊第一卷第六号上。(12)张君劢1936年11月在瑞金的演讲中,公开披露了他1919年购买并音译苏维埃宪法的情况,称“苏维埃三字,我是第一个译用的人”。因此,1919年11月,是目前所见苏维埃词语在中国出现的最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