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3)02-0125-12 DOI:10.13946/j.cnki.jcqis.2023.02.011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着人类共同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形塑着作为共同生活准则与运行机制的政治实践主题和方式。当下,人类集体生活在多大范围和多深程度形成政治议题,已经从取决于国家和政治转向受功能强大的公—私数字系统的指引和影响。这一议题既是公众技术政治学的核心议题,也是个体生命政治学数字转向必然要面对的议题。算法政治(Algotithmic Politics)是这一转向的最前沿领域和最大变量。算法不仅左右选举、操控舆论,或许还能改变未来民主的实现形式。算法也正从技术角度调整传统古典民主和竞争性精英主义政治形式,进而引领政治民主走向未来数字民主形式的“百家宴”——网络协商民主、区块链直接民主、开源维基民主、大数据民主、人工智能民主等形式。这些民主形式是基于数字技术和算法力量的想象。但不可否认,算法技术正在改变公众议题的参与形式,在政治民主视域内算法与权力、数字和民主确实具有天然耦合的“孪生兄弟”式关系。 有关算法对政治及权力的影响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深刻剖析。高奇琦、张鹏对算法权力和算法民主进行民主平衡研究时认为,“算法技术与民粹主义的结合引发了算法民粹主义”[1]。段伟文认为,深度智能化时代“计算理性”和“量化社会”观念大行其道,导致了机器役使和社会驯化的困境。“当前数据驱动的算法认知的观念源于科学革命以来现代性建构进程中对‘计算理性’和‘量化社会’的追寻,它正在从根本上决定着深度智能化时代的伦理与政治结构。”[2]张爱军、孙玉寻认为算法对社会主体的权力权重构成博弈风险,认为“算法的主体性权力特征构成了国家能力主体博弈风险的生成基础,表现为国家与资本对算法的社会控制能力博弈,国家与公众的算法意识形态能力博弈两种风险样态”[3]。T·布赫就算法媒体环境中的权力和政治进行描述时指出:“算法不仅具有权力和政治;它们有助于在世界上产生某种形式的行为和认知。在处理、分类、排序和排名数据时,算法是政治性的,因为它们有助于使世界以某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出现。”[4]C·斯科维尔在研究气候变化中的算法守恒问题时指出:“人工智能在保护中日益普遍的作用有可能引发道德困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重新分配权力,并促成新的知识对象和政治斗争的出现。”[5]尤瓦尔·赫拉利对脸书的人类社群愿景(目前是元宇宙愿景)进行评价时指出:“如果成功,后续可能出现更多这样的尝试,算法也将成为人类社交网络新的大师;如果失败,则会揭示新科技目前的局限:算法或许已经可以驾驶汽车、可以治病,但碰上社会问题的时候,还要靠政治人物和宗教人士。”[6] 英国学者杰米·萨斯坎德《算法的力量:人类如何共同生存?》一书围绕算法力量对所涉政治领域中的权力、自由、民主、正义等议题进行了细微的未来政治史考察。这些考察紧密围绕数字生活世界所发生的“日益强大的系统、日益综合的技术、日益量化的社会”三元背景展开,全面呈现了一项未来政治学技术路线的发展轨迹。杰米·萨斯坎德从民主的概念史挖掘出发,将传统古典自由民主、现代竞争性精英主义民主、互联网后的民主形式进行了连贯和对比研究。他指出,西方社会基于自治的早期民主基本形态——协商民主,正在遭受来自算法技术感知控制、碎片化现实操控、在线匿名干扰、自动机器人威胁等诸多困境。 二、代码与权力:代码就是力量 语言既可以作为知识传递的媒介,也可以作为权力运作的媒介。代码作为一种机器语言正在实现知识与权力的深度融合表达。作为代码语言运行的权力模式消除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是技术影响和改造人类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的必然结果。代码即权力表明,一个从技术奇点到政治奇点转变的新型权力配置机制正在形成。 (一)代码语言与权力表达的融合 权力是一种力量,它是一方对另一方施加影响的力量。在行动的意义上谈论权力,权力可以理解为“对某人有控制权”和“有权力做某事”。前者可以理解为控制权,后者可以理解为行动权。控制权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行动权则是一种随心所欲式的自由能力。权力的实施大多通过语言展开,这与代码(一种机器语言)一样,即知识和语言构成某种权力的媒介。“人类的知识有其历史和社会根源,这些知识与人类技术、实践和解放的兴趣密切相关;这些兴趣主要源自人类的劳动、言语交际和权力关系。”[7]显然,语言既是知识传递的媒介,也是权力构型的媒介。但是,人类语言与机器语言的区别在于,人类语言的表达有时是含混指令,其语义、语速、语境动态可变。因此,语言指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代码(机器语言)则消除了这种灰色地带和不确定性,它生产的均是明确的指令和即刻的裁决。这种指令不仅存在于虚拟世界,也潜在影响着现实世界。“代码技术不仅是虚拟世界中的‘法律’,也正在成为现实世界中潜在的‘规制者’。在‘规制’逻辑的影响下,代码技术逐渐具有了‘反自由’属性,作为人之主体性重要支撑的自由价值逐步被消解与重塑。”[8]代码技术的“反自由”属性,是代码即力量的展示。代码语言的权力效果正在扩展甚至超越传统法律语言,调控着人们对权力的认知观念和生活秩序方式。“因此,面对调整对象和模式的高度信息化,传统意义上以文本逻辑为调整规范的法律条文,必须通过代码的转换才能在信息空间中有效发挥作用。”[9]但是,代码与算法不能混淆,算法最早可以追溯至9世纪波斯数学家阿卜杜拉·花剌子模。“Algorismus”一词是对花剌子模名字的解释,用来描述推理、计算和处理一切的数学方法。“算法是公式,代码则是该公式在编程语言中的表达式。大量的代码包含算法,无论是用于制定政策、学习技能、发现机制和整理数据,还是预测事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