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已转化为一种外部的异在力量,渗透教育教学日常活动,重塑教育的形式与形态[1]。近年来,在线教学需求加速增长,人们也开始全面审视和不断拓展在线教学的功能与价值。一个公认的事实是,线上教学并非线下教学的简单“搬家”,而是一个从理念到方法、从技术手段到平台建设的全方位课堂革命。师生传统的教与学因此发生深刻的变革,“学习”变成学习者利用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料,并与学习内容、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互动,由此获得知识、获取支持、构建个人意义、从学习经验中成长的过程[2-3]。 这种变化传递到不同的在线学习者身上,其影响也不尽相同。以大学生学习投入度(student engagement),即学生在良好教育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所感受到的学校对其学习和成长所给予的支持力度这一解释大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例[4],因学习场所、情境等的变化,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度可被定义为学生在在线教育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所感受到的来自院校、教师、资源、平台、技术、网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已有研究证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包括行为、认知、情感和社交多重投入[5],是院校因素、个体因素以及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交互影响的结果[6]。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度同样也受到不同因素影响,例如广受关注的技术和环境因素,包括社交媒体、游戏化情境以及在线课程等[7];师生之间跨越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的交互影响距离(transactional distance)[8];教学交互,包括生生交互、生师交互和内容交互等[9]。但与技术、场景带来的转变相比,一些研究指出,在线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才是关键。 厦门大学发布的2020年《疫情期间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线上教学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5%的教学管理人员认为,“学生自律能力、线上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在线教学的最大挑战[10]。兴趣偏好、持续投入、朋辈互动、学习专注力等被证明对在线学习投入度具有重要影响[3,11];学生在线学习准备的影响同样显著[12];学习者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在线学习投入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13]。此外,个体背景特征的影响也同样存在,例如女生的在线学习投入度高于男生[8];年龄、居住地、入学状态(enrollment status)、花在工作或照顾家人上的时间等也会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度[14]。在线学习者们虽面对同一画面——“同屏”,却常常拥有不同的学习状态——“不同频”。 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同样如此。有研究指出,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在线学习投入度更高[8]。鉴于教育过程对研究生群体的自主性、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有着更高的要求[2,15],该群体因此拥有较高的成熟度,但与此同时,对于部分研究生来说,这种成熟的背面,恰恰是消极的学业情绪不易外显和释放,而线上学习的隔离状态有可能恶化上述负面情绪,从而影响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收获[16];这种成熟也可能只是表象,相比线下学习时外显的良好表现,受到学习环境、学生的认知反应、学习能力包括网络环境等的共同作用,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时间出现大幅度下降[17]。此外,不同类型高校研究生群体、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群体的在线学习投入度也存在差异,例如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被发现在线学习投入度不及“双一流”建设高校[17],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在线课程学习经历满意度、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学习的意愿等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18]。 上述分析表明,尽管学者们围绕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因素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但相关研究数量较少,部分研究结论难以达成一致,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仍然有待阐明。鉴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研究已愈发强调不应忽视深入、真实考察个体学习投入度与内部心理状态等之间的关联[6,19-21],本研究采取适合深度理解和解释个体动态心理特征与其行为、环境等之间关系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和资料编码,尝试探究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改进研究生在线教学、提高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取样 本研究采用“代表性抽样”“滚雪球抽样”等非随机性抽样方法,重点访谈了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在线学习的研究生。最终选取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同学科专业的14名二年级硕士研究生作为访谈对象,其中经济学1人、教育学2人、文学2人、理学4人、工学2人、医学1人、管理学2人;男生8人、女生6人。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二)访谈开展 为确保访谈的质量与效率,研究者邀请7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访谈员,并对其进行访谈培训。通过共同研究和讨论,确定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包含3个方面5个问题。访谈员对14名访谈对象分别进行25~50分钟的对话,每位访谈员访谈2名访谈对象,在访谈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录音,访谈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追踪和探测性问题,引导访谈对象提供新的观点。当观点饱和时,访谈结束。在访谈后的24小时内将语音资料整理为文字材料,形成被试语料库。访谈提纲见下页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