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4 文献标识码:A K.罗森克朗茨(Karl Rosenkranz)的成名作《黑格尔传》(G.W.F.Hegels Leben)系哲学史上的首部黑格尔传记,为了解黑格尔生平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该传记分为三卷,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本传记的附录中还包含着黑格尔生前未发表的部分遗稿。这部传记在研究黑格尔早期哲学的历史形态上可以说是奠基性的作品,在该书第一卷的“体系”部分①,罗森克朗茨以肯定的口吻告诉世人,黑格尔早在法兰克福时期就有了“成熟的”体系。罗森克朗茨的理由是黑格尔对谢林的体系哲学早已烂熟于心,而且,黑格尔还对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与伊壁鸠鲁展开研究,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体系观念。罗森克朗茨还从哲学家历史使命的高度肯定了黑格尔天才般的体系创造,甚至将这个体系的丰富性与完整性排在了德国哲学最亮眼的位置。在罗森克朗茨看来,既然这个体系最初就是完美的,那么它也就应当是一以贯之的,他提出的证据就是黑格尔多次修订《哲学百科全书》,显然这样的体系观念长久地徘徊在黑格尔的思想与记忆中。“体系”成为罗森克朗茨这部传记的内在核心线索,可以说,整本书的写作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为什么这个体系是成熟的,乃至于在柏林时期也能看到法兰克福时期的影子。毫无疑问,罗森克朗茨在这部传记中已经开始为黑格尔的早期哲学进行体系化的工作,至于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这在该书的第三卷论述“黑格尔学派”上其实已经有所体现。然而,很显然,这是拔苗助长式地提升了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性,将黑格尔此前还不成型的早期哲学虚构为已成体系的作品,而这个体系化事件在哲学史上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它固然提升了黑格尔哲学的历史地位,但也人为地塑造了僵化的体系哲学。 《伦理体系》最初是由黑格尔的弟子罗森克朗茨从其遗稿中发掘,且将它写入1844年出版的《黑格尔传》而为世人所知,而且正是这样的命名才使得这部作品的价值得以突显,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罗森克朗茨成就了这部作品。从该书“体系”这节的论述来看,罗森克朗茨显然是把握到了“伦理性”(Sittlichkeit)这个概念,并将它作为该书讨论的核心,于是体系化的命名与论述就开始了。②其实,现在看来,黑格尔写作此书是个他思考何以为“现代性”的开端,以及批判现代性的种种弊端的起点,而此后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而展开的③。由此可见,首先举起黑格尔哲学体系化大旗的就是罗森克朗茨,这种体系化不仅仅体现在对《伦理体系》的命名上,而且体现在他对黑格尔早期思想的体系化上。虽然罗森克朗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手稿是黑格尔早期的作品,但他只是依据此后的“伦理性”这样的体系概念就认为这个手稿也是成体系的,并且是在黑格尔1801-1802年于耶拿大学成为编外讲师之前就有的。 作为最早接触黑格尔遗稿的学者,罗森克朗茨显然具有比常人更大的优势,他既可以对黑格尔的大量早期手稿作出编辑,又可以对手稿的性质和思想内容作出权威解读。然而,罗森克朗茨在整理这些手稿时却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不仅将“伦理性”的体系化概念武断地设定在黑格尔的法兰克福时期,而且不顾手稿本身的客观性,完全按照自己的体系化目的将黑格尔在耶拿时期与法兰克福时期的手稿拼凑起来,进而虚构出一个在他看来的已经成型的黑格尔哲学体系。由此可见,罗森克朗茨在将《伦理体系》予以体系化时,至少有两方面的工作是没有完成的。首先,他没有就《伦理体系》与同期的课程草稿作出严谨的文献学研究,甚至于漠视了这些未出版手稿的学术价值;其次,他没有就《伦理体系》的术语谱系展开批判研究,甚至于提供了一些误导信息,这种失误直接造成了他对该手稿在写作年份上的错误断代。 为了让“伦理性”有个坚实的基础,罗森克朗茨的意图很明显是要把《伦理体系》整理为已经成熟了的体系,并且认为该书是《精神现象学》之前的属于精神哲学的成熟作品④,而且这种体系的构想在《自然法》论文中均能够找到对应。在罗森克朗茨看来,如果说黑格尔此前没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就不能通过此后的其它作品予以落实,就此而言,《伦理体系》中所表达的正是已经成熟了的想法。因为从黑格尔此后的思想进程可以看出,正是在《伦理体系》之后,黑格尔均以体系性的方式写出了他的理论著作,无论是《精神现象学》,还是《法哲学原理》,都是对《伦理体系》的纲领性展开。尤其是从《哲学百科全书》第三卷“精神哲学”去审视《伦理体系》,确实可以看出黑格尔作出体系化的尝试,并且从内容上也可以看出,两者在主题探讨上的若干相似处,比如,它们都有对劳动、财产以及交易等的讨论,并且将这些讨论引申到了宪法的层面。从罗森克朗茨的分析中,确实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体系化特征,而且黑格尔在《伦理体系》的写作方式上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即从最细微之处升华出最为宏大的主题,由点到面地形成了他的体系框架。这种体系性的写作方法在G.卢卡奇(Georg Lukács)的《青年黑格尔》中受到了很大的肯定,认为是经济学与辩证法的结合,或者可以称得上就是黑格尔哲学的灵魂,并深刻地影响着马克思的理论,就此而言,“体系”不仅是学界用来理解黑格尔著作的钥匙,也是解读马克思著作的方法。由此可见,《伦理体系》虽是黑格尔在耶拿时期的一部草稿,但经过罗森克朗茨的论证之后就成了一部体系性的哲学著作,而且这样的体系化工作也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受罗森克朗茨影响,R.海姆(Rudolf Haym)在其1857年出版的《黑格尔与他的时代》中也专门地叙述了这个“最初的哲学体系”⑤,此后,K.费舍尔(Kuno Fischer)在1901年出版的《黑格尔的生平、著作与学说》中也将《伦理体系》说成是黑格尔“体系的开端”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