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2022-05-15 doi:10.13316/j.cnki.jhem.20230103.00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23)01-0059-1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网络出版时间:2023-01-1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2.1774.G4.20230112.1612.004.html 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实施高校双创校外导师专项人才计划,探索实施驻校企业家制度,吸引更多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双创导师。驻校企业家(Entrepreneur-in-Residence,EIR)又被称为驻场企业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是存在于风险投资公司、私募股权公司或者律师事务所等内部的一种职业,后来由商界引入学术界。驻校企业家可以是创办过一系列企业的企业家,也可以是来自特定行业的专家、企业主管、投资者或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学者等,他们具备评估初创公司形成和预估风险的经验和能力[1]。驻校企业家最早盛行于美国,并逐渐发展成为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一种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创业教育专业化师资不足的压力。另外,驻校企业家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发挥着增进知识、技术和信息方面沟通交流的功能,可以有效激发创新活力,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当前,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原创性技术成果很多,但能够成功实现成果转化的却很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大学作为国家创新的主力,已经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源头,其科研成果转化率高达70%;而中国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10%,“死亡之谷”现象严重[2]。创业孵化阶段实际上就是创业项目从创意阶段向商品化阶段转化,再实现规模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与此同时,科研成果转化面临的另一个障碍是管理、技术、商业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和困难,称为“达尔文之海”[3]。我国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来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此提升项目的孵化率和成果转化率,但是就高校内部而言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缺乏有效的转化机制和服务平台以及专业化的师资等。驻校企业家制度可以有效弥补高校自身的组织结构性缺陷,起到促进校内科研成果市场化和补充创业教育专业化师资的作用,帮助高校克服这两大障碍。为此,本文对美国高校驻校企业家制度的缘起、功能以及模式等展开分析探讨,以期对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科研成果市场化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美国高校驻校企业家制度的缘起 (一)高校对成果转化的需求普遍加大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开始从提升科研能力向推动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转变。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世界经历了一段超级全球化(Hyper-Globalization)时期。超级全球化带动了资本、技术和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为各国带来了强劲的国际经济大循环动力。自1980年出台《贝赫-多尔法案》(The Bayh-Dole Act)开始,其后30多年间美国出台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达17件之多,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在此期间,美国对学术创业尤其是对初创企业的关注持续增加。实际上,技术转移是一种知识流动的行为过程,从学术机构向企业转移往往伴随着资金、资源、人才、知识、信息、管理、市场等要素的转移。在欧美发达国家,高校担任着生产和传播新知识的中心角色,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几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设立了知识转移办公室(Knowledge Transfer Organization,KTO)或者技术转移办公室(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TTOs)[4]。据统计,世界排名前200位的大学全部设立了相应机构,而且在美国高校创业中心开展的多样化创业活动中,技术转移类的高校内部项目占比为55%,在排名靠前的创业中心中占比为75%[5]。根据美国大学技术管理者协会发布的《2020专利许可调查》(FY 2020 Licensing Survey),2012-2020年间美国高校基于大学实验室创新成果所诞生的衍生企业数量除2019年受疫情影响略有下降之外,每年都处于持续增长状态,2012年诞生的衍生企业数量为705家,2020年达到1117家[6]。美国对高效率成果转化的追求,迫使它不断寻求一条作为技术转移中介的道路。高校内技术转移办公室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作为连接高校与行业的通道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长期以来,美国高度重视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来构建并稳固技术转移的关系网络,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White Hous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OSTP)还建议联邦政府强化人才在联邦实验室、高校与企业部门之间的交换与流动,加速技术从高校与联邦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其中就包含了驻校企业家计划[7]。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驻校企业家制度作为一种促进学术机构与企业之间知识、技术和信息等方面沟通的辅助措施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