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15 一、问题提出 大学教师评价改革是我国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中既重要又敏感的环节,当前已进入“破立并举”的关键时期。作为学术治理的重要环节,大学教师评价本身涉及对被评价者个体价值的判断,并据此进行学术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而评价改革又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平衡的分配关系、打破稳定的分配格局。当前,学术界内外对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设计、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的激烈讨论,反映了社会各界仍然在大学教师评价的一些关键方面缺乏共识,这将不利于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学教师既具有与其他劳动职业相同的一般属性,又因其学术工作内容和功能属性而表现出职业特殊性。这种二重性在现代学术职业中存在明显张力,使大学教师评价面临着具象与抽象、功利与超越、政治论和认识论等多重二元对立与冲突挑战,因此,针对学术职业及其评价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现有研究较多针对大学教师的职业特性[1]、制度设计[2]、评价目的[3]、评价标准与作用[4]进行实然描述和应然解释。周光礼教授从学术系统的矩阵结构出发,提出了大学教师评价的新思路:由于“学术系统是由院校与学科构成的矩阵系统,大学教师既从属于院校,又从属于学科”,因此,要“从院校和学科两个维度改革大学教师评价体系。”[5]那么,应当如何基于高等教育系统的“矩阵结构”认识和评价大学教师这一学术职业?大学教师评价改革又应当从哪些方面具体展开?这就需要基于评价“新思路”探索评价“新框架”。近年来,法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动作频频,在欧洲大陆体系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其中,巴黎-萨克雷大学(Université Paris-Saclay)是法国探索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杆项目。本研究将其作为案例,尝试从对学术职业的认识出发,分析大学教师评价与学术职业发展的基本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反思中国大学教师评价改革中的问题与挑战,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与合理路径。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高等教育系统是由院校和学科交叉构成的“矩阵结构”,这是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在其著作《高等教育系统》中提出的核心观点之一,如其所言:“这种结构的自发形成是如此符合‘事物的本质’。以至于似乎没有其他选择。事实上,的确没有。高等教育必须以学科为中心,但它同时必须聚集于事业单位。”[6]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治理有两种基本的组织方式,一种以学院为单位,跨越学科边界,具有区域性和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另一种以学科为单位,跨越地理边界,具有学术性和很大程度的开放性。大学教师隶属于两种完全不同形式的组织,并因而被置于双重权力之下和矩阵结构的中心位置,其成员资格来自两个维度:一方面,他们为特定的大学和学院工作,在坐落于特定地点的地理单元中集合、活动,从而与其他同行、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联系在一起,这种按照地域进行划分的组织模式被称为“有形学院”;另一方面,他们又代表所属学科,按照知识疆域的范围形成一个跨地区的行业利益团体,借助特定的仪式和共同的追求在行动上与其他群体划清界限、在精神上表现出根深蒂固的团结[7],这种超越了时空和国家边界的组织模式具有准院校性质,被称为“无形学院”[5]。 大学教师评价是学术活动的主要构成环节,从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学术职业身份的理论视角出发,本研究的分析框架由两个维度构成:①在院校维度,学术活动和学术治理遵循科层式治理模式,大学教师作为院校成员,需要接受院校组织自上而下的考核和鉴定,即所在院校根据组织目标制定评价标准,系统收集质量证据,对受雇者身份的大学教师进行工作成效综合判断[8]。院校实施的评价是引导激励大学教师为单位尽心工作、维持提升院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方式,评价结果将作为大学人事管理制度的基础。因此,院校维度的教师评价被视为组织机构维持自身运行秩序的关键一环,具体涉及评价流程和规则制度设计、权力和利益在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间的有效配置等方面。②在学科维度,学术活动和学术治理遵循行会式治理模式,大学教师作为学科成员,需要接受学科内部其他成员“面对面”的评价[9]。学术共同体从品格道德、学术能力、学科贡献(包括本学科知识疆域的拓展以及后备人才的培养)等与学科发展相关的各个方面,对学者身份的大学教师做出价值判断,或是认可,或是否定。同行之间的评价结果附着于学者个体并形成学术声誉,而学术声誉将被学科内部的学术共同体作为学术资源配置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学科维度的同行评议是大学教师评价的“生命线”,具体又涉及同行评议的标准选择、内容侧重及其道德风险规避。两个维度的大学教师评价不能相互替代,仅在程序和方法层面构成一种松散耦合关系。 (二)案例选取与研究思路 由于历史原因,法国综合大学系统与“大学校”(Grands
)系统、教学系统与科研系统相互割裂,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涣散,无法形成凝聚的科研力量。为从根本上扭转不利局面,法国中央政府于2010年启动实施“卓越大学计划”,对地理临近的综合大学、大学校和研究机构进行重组,推动高等教育高层次整合、体系转型与科研革新。其中,巴黎-萨克雷大学是在经历了两年多的项目遴选和审核之后胜出的资助金额最高的项目(约9.5亿欧元)。该校合并了3所大学、4所大学校与7个研究所,相当于13%的法国科研能力,在2021年软科大学排行榜上排名第13位、欧洲大陆第1位,被誉为“法国科学跳动的心脏”[10]。巴黎-萨克雷大学既承担着改革旧体系的“参照系”使命,又发挥着引领新体系的“风向标”作用,是一所“承前启后”的标志性大学[11]。本研究首先对巴黎-萨克雷大学自2014年成立至今建构的大学教师评价体系进行描述;然后从院校和学科两个维度出发,对巴黎-萨克雷大学教师评价的基本特征和最新动向进行归纳提炼;最后在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反思中国大学教师评价体系改革的实践问题和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