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新发现冯友兰先生的两封书信,在相关研究资料中均不见,当为佚简。信件中涉及陈梦家赴美教学及清华大学文物陈列室成立的相关事宜,对研究冯友兰的交游以及陈梦家在美国的目录收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将结合相关史料,略作钩沉,以为纪念。
冯友兰手迹 在“中外名人手迹暨五四百年纪念专场”拍卖会上有冯友兰致陈梦家的两封书信,对我们了解冯友兰与陈梦家的交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第一封书信抄录如下: 五月廿六日信及前一次信均收到。评议会今天开会,兄休假案提出讨论时,出乎弟意料之外,竟有许多人不以为然。理由有二点:(一)兄到芝加哥,本是罗氏基金会之钱。基金会之意,是要兄在美住十二个月。此十二个月中均须在芝加哥大学服务。十二个月后,若领路费,必须回国;若继续在美,则必须仍在芝加哥大学服务。今兄到芝加哥大学不足十二个月而遽他去,则予基金会以不好印象,将来我校与基金会合作之事方多,恐于将来不利。(二)即兄于十二个月满后,既受哈佛燕京社之托,作铜器之事,哈佛燕京必有薪水。据他们说,哈佛燕京之钱亦是罗氏基金会来的,照例如有作品以哈佛的名义发表,他是非给钱不可的。既已有俸给,如再支休假,薪似有重复。众人言之凿凿,弟亦难于分辩,盖一人难抵众口也。结果是作为弟将原案撤回。盖恐付表决如不通过,则更僵也(照会场情势,如表决,恐难通过)。 本来外国人的钱是不容易使的,用他的钱,自然有些不痛快的事发生。兄不用哈佛钱,弟深了解,但大家既以为兄已用了他的钱,则似亦不必只耽了个空名。照现在的情势,兄最好是在芝加哥大学服务满十二个月以后,支哈佛燕京社的薪水作铜器工作。哈佛燕京社的工作完毕后,再在清华设法。至于购买幻灯及铜器照片事,现在清华每系分有美金一千元作为预备复校买书籍、仪器之用,弟意国文系及历史系可各出五百元作为此用。惟此事最好由兄与一多信言之,由一多提出,因若弟与一多说,恐他心中感觉不快也。昆明物价高涨,猪肉一千五百元一斤,余称是惟战局好转,精神上感觉愉快。沈有鼎、孙毓棠、邵循正、洪谦均将于暑假中赴英国牛津大学。内子近来甚忙,看见陈太太的信,他极感愉快。但是此信需快发,他来不及写回信了。 此请俪安。 弟冯友兰启 钟辽尚带去有兄的论文单行本一包,收到否?再者,兄去时留下稿本二种,已交商务并已订好奖约,由弟代兄签字,惟尚未出版,如哈佛燕京社不能支薪,则最好请哈佛燕京社与清华一公函,说明工作性质、范围及待遇,有此函则可以再向校中评议会说明。 陈梦家自述从1932年受闻一多影响开始研究甲骨文,1934年在燕京大学成为容庚教授的学生,正式开始全面系统地研究古文字学,后来转向古代实物和历史的研究,加入燕京大学考古学社。硕士论文为《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硕士毕业后,陈梦家留在燕京大学做了助教。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陈梦家携家人离开北京,在苏州短暂停留之后,回到了德清新市祖屋。期间经闻一多介绍,成为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员,10月中下旬来到湖南,11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开学后,陈梦家在这里教授文字学课程。1938年1月,接国民党政府指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陈梦家夫妇于3月抵达昆明。后因文法学院设在蒙自,于是又随部分教员南下蒙自,继续教授文字学。6月冯友兰夫人抵达蒙自,两家住在一起,冯友兰一家住楼下,陈梦家夫妇住楼上,冯、陈二人的交往逐渐密切起来。8月,文学院从蒙自搬回昆明后,两家仍是近邻。 1940年4月陈梦家完成《中国铜器概述》一文,此文便是《海外中国铜器图录》的文字介绍部分,本年起受北平图书馆之邀,开始着手收集整理中国铜器照片。1941年陈梦家升任为副教授,同年清华大学成立文科研究所,冯友兰任所长,闻一多为中国文学部主任。1944年,清华大学改聘陈梦家为教授,是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和西南联大之间有一个交换教授的计划,陈梦家被确定为交换对象之一”。①陈梦家自知出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委托闻一多办理此事。9月5日闻一多向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致信,并转交陈梦家请假一年函事宜。 此事在《闻一多年谱长编》中有所提及:“时,陈梦家应美国芝加哥大学之约将前往讲学并主持研究工作。先生曾明确表示不赞成陈此时出国,认为国内的事更紧要。但陈觉得机会难得,执意赴美,先生便不再说什么。”②可见,闻一多起初并不十分支持陈梦家出国。是年秋天经过费正清和金岳霖的介绍,陈梦家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即罗氏基金会)的资助,夫妇二人从昆明机场出发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途,约十月底到达芝加哥,陈梦家此行主要是编纂一部全美所藏中国铜器目录,兼在芝加哥大学教授古文字学,合同只有一年。关于基金会的资助问题,陈梦家在《洛阳出土嗣子壶归国记》中提及:“我在外四载,集中心力搜集中国铜器流传于美加欧者,在经济上多得罗氏基金会的人文学组、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社和芝加哥大学的帮助。”③ 1945年春,陈梦家在芝加哥大学讲课尚不足一年,但已存离职之心,希图专心于目录收集工作,随即向哈佛燕京学社申请经费。但哈佛燕京学社只承担起书籍的印刷费用,并对旅费及购买相关书籍费用略作补贴,不计薪水。这样一来,陈梦家夫妇的生活就会陷入困顿。“在美期间,陈梦家一直与清华大学中文系保持着联系,这一点从方继孝先生所收藏的陈梦家书信中可以得到明证。现存书信中1945年至1947年间朱自清写给陈梦家的共有六封。最早一封写于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可能出于陈梦家的请求,朱自清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的相关情况,比如教师休假、在美津贴数额、何时返平等。”④由此可知,当时陈梦家夫妇的经济状况已不容乐观,在此之前陈梦家已给远在西南联大的老友冯友兰写过一封信,试图向清华大学申请一年休假,并希望学校可以发放相关费用以资鼓励。陈梦家在给冯友兰的去信中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