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初拜登担任美国总统以来,在两年时间里,欧美之间围绕“修复”和“拓展”两大任务,频繁展开政治与外交互动。 政治与外交关系的修复之旅 “修复”主要指的是拜登政府对此前特朗普时期有损跨大西洋关系的一系列政治与外交行为采取纠偏举措。特朗普时期对跨大西洋关系造成的损害,从政治和外交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在国际层面,退出《伊核协定》《巴黎协定》《中导条约》以及世卫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的一系列多边协定和国际机制,与欧盟支持和维护国际多边主义体系、通过多边主义应对全球各类挑战与危机的外交原则及目标背道而驰;在双边层面,不断对欧洲政治和政策进行负面评价,“唱衰”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英国脱欧;对西欧传统盟国的领导人恶语相向,但同时又与欧洲极右翼力量过从甚密,挑战欧洲主流政党,加剧“新老欧洲”之间的裂痕。特朗普时期,欧美政治与外交关系处于历史低谷。 拜登政府上台后,欧美双方相向而行地开启了跨大西洋关系的修复之旅。尽管疫情反复,但拜登仍以每年两次的节奏访问欧洲,先后出席了在欧洲国家召开的七国集团(G7)峰会、北约峰会、欧美峰会、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等多边双边外交活动,与欧盟机构和主要欧洲盟国领导人进行会晤。在这些频繁的政治互动中,拜登政府表现出与前任诸多的不同之处。 其一,重视欧盟地位。不同于特朗普轻视欧盟机构、否定一体化成就、侧重与南欧和中东欧次区域内的个别成员国发展双边关系的特点,拜登连续两年访问欧盟总部,应邀出席欧洲理事会会议,与欧盟机构主要领导人交换意见,并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乌克兰危机等重大国际事件发表联合声明,表现出对欧盟作为一支独立的国际关系行为体的认可和重视。 其二,与特朗普相反的“厚此薄彼”。特朗普执政期间,弱化同法德等传统西欧盟国的政治与外交联系,却重视强化与中东欧地区国家的关系提升。相比之下,拜登更重视修复与法德等欧洲核心国家和传统盟友的关系。例如,拜登政府在2022年初乌克兰危机升级前,一度宣布放弃对“北溪2号”能源管道项目的制裁,具有明显迎合德法利益诉求、搁置中东欧国家安全关切的政策取向。不过,随着乌克兰危机升级,中东欧国家重回美国政府外交战略中的重点位置。2022年3月,拜登访问波兰及其境内的美军基地,肯定了波兰对援助乌克兰发挥的巨大作用。 第三,将价值观共识作为修复欧美关系、巩固跨大西洋关系基石的着力点。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成为当前欧美之间最为坚实的共同基础和合作路径,也契合双方都积极推动的“价值观外交”,成为双方在国际舞台上联合发力的主要领域。2021年12月9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出席了美国主办的“民主峰会”,表达了对美国构建“民主联盟”的支持,是跨大西洋关系强化价值观纽带的有力证明。 拓展与提升 事实上,美欧双方都不希望这场修复仅仅是对特朗普之前跨大西洋关系的简单回归,而是期待能够同时添加更多新的内容。 欧盟希望新的跨大西洋关系能够更大地体现出平衡、规制和团结等特征。这些期待充分体现在欧盟于2020年12月发布的《全球变局下的欧美新议程》这一指导性文件中。欧盟选择在拜登竞选获胜但尚未正式就任期间抢先发布这份文件,就是想要从欧洲整体利益和价值理念的视角出发,“主动出击”式地对跨大西洋关系的未来图景进行“改造”和“塑型”。“平衡”是指双方不再仅仅是保护与被保护的盟友关系,而是在军事安全等多重领域相互协助、彼此信任的伙伴。换句话说,欧盟希望能够继续朝着“战略自主”的方向发展,并得到美国的认可和支持。“规制”是指欧盟希望美国能够与其一起,共同支持、呼吁、维护和巩固基于规则之上的多边主义体系,推动传统多边机制通过改革建立更合理、更有效的国际规则体系,重新发挥作用。欧盟还希望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疆域发挥引领国际标准与规则制订的作用,希望借此克服实力不足的缺陷,实现维护自身利益、牢牢把握国际话语权的目的。团结性则是指,欧盟希望能够与美国在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领域进一步增进共识,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修复其所认为的西方世界面对非西方世界的制度优越性和吸引力,维护好欧美居于道义制高点的地位与形象。同时,在许多全球事务的磋商和地区间题的谈判进程中,欧方希望能够同美方实现信息共享、决策透明、政策沟通,充分展现盟友关系的真正价值。 拜登政府则希望借助跨大西洋关系的修复,回归国际事务核心领导者的地位。例如,拜登在2021年作为美国总统首访欧洲、出席北约峰会之际,重申了美国对《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款,即集体防御条例的义务,强调北约对美国的重要意义,也借此驳斥了马克龙曾对北约做出的“脑死亡”的“诊断”,凸显了美国在地区安全议题上的领导身份。拜登政府不仅宣布重返《巴黎协定》,还在2022年4月与欧盟共同发布能源安全联合声明,明确减排目标,保障欧洲能源供应,规划工业脱碳进程,借此重新树立起在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领域的引领者地位。拜登政府的另一大诉求是希望欧美配合与联手行动可以产生更大的辐射效应,助推美国的全球战略。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美快速协商,达成一致,联手推出了多轮对俄制裁,表现出西方阵营多年难见的团结一致。同样,美国也寄希望于联合欧洲盟友,形成一道全方位打压中国的联合阵线。拜登上台后,积极回应欧盟建议,促使欧美之间于2021年10月开启了“欧美中国问题对话机制”。对话涉及经贸、投资、科技、知识产权、供应链、中国内政等诸多领域,旨在加强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美国还联合七国集团(G7)和欧盟在香港、台湾、新疆等涉及中国内政的问题上发表联合声明,或在联合国联手发起指责中国的提案,试图通过欧美之间的联合行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遏制和打压中国的国际压力。另外,美国为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影响力,不仅在国内,也在2021年的G7峰会上“推销”其“重返更好世界”倡议,希望得到欧洲盟友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让这一全球性基建计划成为同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战略竞争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