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俄罗斯在参与国际制度竞争方面逐渐形成了基本思路,并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自身利益需要加以动态调整。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欧俄关系极度紧张,与俄罗斯有关的国际制度竞争形势发生明显变化,国际制度竞争的复杂性、紧迫性、严峻性和零和性明显提升。俄罗斯在回应形势变化的同时也调整竞争策略,将短期应对与中长期谋划相结合以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俄罗斯参与国际制度竞争策略的调整,将对国际制度的发展和制度竞争形势构成多重影响。本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研判,将有助于把握俄罗斯外交的整体趋向,也有利于评估国际制度体系和国际制度竞争的发展趋势。 一 国际制度竞争和俄罗斯参与的基本思路 国际机制、国际制度和制度竞争,既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当前国际社会中的活跃现象。在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际制度是大国竞争的重要平台,制度竞争也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维度。 (一)基本概念:国际制度与制度竞争 二战后,为了促进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秩序,主要大国建立起各种国际机制,并表现为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各类实体性国际组织。根据经典定义,国际机制是指各国在某一特定领域为一定目标而设立的“原则、规则、规范和决策程序”的总称①。随着国际实践的发展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兴起,国际制度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之一。国际制度是“持久且相互关联的(正式与非正式)规则”,可以“规定行为角色、限制行动并塑造期望”②。其中既包含具有实体机构、内部架构及运行规则的国际组织,也包含具有规范意义的虚体性机制和国际规则。由于规则和规范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质,导致观察和研究的操作性存在不足,实践性相对有限,所以本文主要关注大国参与地区性和全球性国际制度(主要是国际组织)的思路和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国的制度竞争策略。 传统上,大国参与国际制度是为了谋求合作,但随着国际制度的不断发展,其功能在自由制度主义强调的“合作”基础上,逐渐增加了现实制度主义关注的“竞争”③。特别是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际制度竞争不仅是大国竞争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界开展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的热点议题。制度制衡④、竞争性多边主义⑤等概念的出现,以及针对国家选择“建制”与“改制”等不同策略的研究⑥,为理解现实中的制度竞争提供了丰富的视角。从宏观层面看,国际制度竞争可分为“制度内竞争”和“制度间竞争”两种类型,制度内竞争指制度内的主要成员围绕制度体系的主导权展开竞争,制度间竞争指通过建立新的制度体系来与原有的制度体系进行竞争⑦。这种类型划分建立在大国有能力建立新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尤以中国的国际制度实践和中美制度竞争⑧为观察对象。然而,其他大国同样是国际制度的重要参与者,也有一定能力创建国际制度,从而影响国际制度竞争的态势。关于其他大国的参与策略和影响方式,现有研究存在不足,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制度竞争的发展趋势。由此,本文试图加以补充和探索,研究俄罗斯对国际制度竞争的参与策略。 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常态化竞争,忽视了危机状态下国际制度竞争态势的急剧变化和大国策略的应急性调整。当前仍处于各国关注焦点的乌克兰危机,为研究危机状态下的大国竞争策略和制度竞争态势提供了重要的观察案例。因此,本文聚焦于乌克兰危机升级后俄罗斯参与国际制度竞争的策略。与既有研究相比,本文将“国际制度竞争”的标准适度降低,具有一定实力且有能力创设国际制度的大国都可以参与国际制度竞争。两种类型的国际制度竞争概念也相应调整,“制度内竞争”表现为在具体国际制度的建立、发展和改革等自身不同环节上,各国围绕主导权或领导权⑨、规则、程序、议程等内容展开竞争;“制度间竞争”则指不同国际制度之间围绕成员国和伙伴数量、发展规模、涉及领域、影响力和话语权等方面开展竞争。 作为诸多全球性和地区性国际制度的成员,俄罗斯不仅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制度的活动,也有能力创建国际制度,是国际制度竞争的重要参与者。整体上看,俄罗斯的制度主义是多元和多维度的⑩,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参与国际制度竞争的基本思路。 (二)俄罗斯参与国际制度内竞争的思路和方式 在国际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度内竞争的重点不同。在国际制度创建之初,制度内竞争聚焦于制度设计、规则制定;在国际制度已经运行或者大国是“晚来者”的情况下,制度内竞争围绕议程设置、制度改革等环节开展。俄罗斯参与制度内竞争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俄罗斯不积极支持有可能增加他国影响力的国际制度改革。国家参与国际制度,通常涉及到本国利益与集体利益如何平衡与兼顾的问题。所有国家都通过国际组织谋求国家利益,其中许多国家有时也会利用国际组织寻求集体利益,但近年来的俄罗斯被批评很少这样做(11)。因为俄罗斯重点关注相对收益。如果一项改革和发展方案会增强他国的影响力,特别是有利于具有领导能力的大国,那么即便制度改革对本国和其他成员国也存在绝对收益(集体利益),俄罗斯通常也不会积极支持这样的新变化,或者采取措施延迟改革的发生。例如,在上合组织发展过程中,俄罗斯没有将建设上合自贸区和成立开发银行等议题置于优先位置(12),主要是因为这些新的配套规则和制度设计有可能增强其他国家的影响力。虽然本国可能因改革获得新的绝对收益,但关注相对收益的俄罗斯会采取较为消极的立场。 第二,俄罗斯有意稀释国际制度内的领导权权重或改变领导权分配。当领导权分配发生变化时,国际制度在行动能力、运行规则和议程设置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具有较强实力的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后,虽然赋予上合组织“国际外交”这一新的功能维度(13),但从中俄两个大国变为中俄印三个大国的现实,意味着上合组织的领导权被稀释(14)。而且印俄关系比印中关系更加紧密,印度更倾向于在制度内部与俄罗斯协调合作,有利于增强俄罗斯在制度内的话语权,影响制度内竞争。俄罗斯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立场与此类似,一方面区分亲疏,不支持与俄罗斯存在竞争的国家(如日本、德国)扩大影响,另一方面有意引入更亲近的国家(如印度、巴西),以改变制度内的权力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