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逻辑机理与路径选择 金青梅,刘琴,苏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1.55~64 数字技术全面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可以理解为数字技术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互嵌共生,即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效率高、精准性强、辐射范围广的直接优势,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过程中的多个节点。而穷尽技术赋能整个过程的所有节点是不现实的。结合学界对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与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实践,将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关键环节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指运用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进行资源数字化建设,二是指借助数字化再现技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活化,三是指利用数字媒介技术打造全方位传播矩阵,四是指区块链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再生产过程中的版权问题。 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关键节点分为基础层、核心层、发散层和衍生层四个层级,其中基础层是资源的数字转化,核心层是资源的创新活化,发散层是资源的传播,衍生层是版权拓展。(一) 基础层:数字处理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转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转化是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换言之,就是要立足红色文化资源建构数字化空间,以延伸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二) 核心层:数字再现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活化”。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与转化,不仅是对红色文化资源表现形式的“数字转化”,更是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的“数字活化”,是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是红色文化的社会意义空间营造。具体而言,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是外显层面上红色资源的解构与重组的创新表达,是内隐层面上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等精神意义的挖掘、拓展和延伸。(三) 发散层:数字媒介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传播”。在数字、文化、信息交融的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共享已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物理空间,而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化、社群化的传播特征。通过数字媒介技术的虚拟、仿真和投射,红色文化资源在网络空间和现实场景下实现了内涵和价值的拓展与转移。以“媒介技术”为支撑,以“互动传播”为突破,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传播矩阵,激发受众与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与思想共振,从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传播。(四) 衍生层:区块链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IP 授权。衍生层涉及红色文化资源的再生产与IP授权,目的在于解决资源共享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红色文化资源IP授权的实质在于红色文化资源产权交易,即利用知识产权转移进行的文化生产与再生产活动。以“数字版权”为连接点,实现数字化再生产的可持续,通过授权激活社会力量对其数字化的投入,方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数字技术在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与转化,仍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例如,顶层设计薄弱;技术应用障碍;人才支撑不足;传播媒介单一。充分借助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以数字技术加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以数字创意助力红色文化资源创新,以数字营销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传播,以数字版权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再生产,顺应数字转型与红色文化资源当代发展的双重需求,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政府—技术—人才—传播”四维视角,本文从顶层设计、技术升级、人才建设、体系构建四个层面提出解决当前发展困境的路径。 数字技术赋能是数字时代赋予红色文化发展的增长点,不仅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在数字技术全面嵌入红色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中,无论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转化、创新活化,抑或是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与IP授权,数字技术都以智慧的组织形式为其提供智能化、专业化、全方位的服务。然而,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方式,在赋能红色文化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顶层设计薄弱、技术应用障碍、人才支撑不足、传播媒介单一等层面的困境,降低了数字技术赋能的效果。面对以上困境,需要从政策、技术、人才及传播渠道方面予以纾解,从而促进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