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是一个民族、政治和宗教问题激烈碰撞的城市。始于21世纪初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为巴勒斯坦地区带来了大批的犹太移民。但与此同时,一场关于耶路撒冷土地归属权的斗争也拉开了帷幕。1948年5月,以色列国家建立后不久,就与阿拉伯国家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耶路撒冷成为交战双方发生冲突的地区之一。战争结束后,在联合国的调停下,耶路撒冷按照阿、以双方的停战边界线(即“绿线”)分为了东、西两个部分。西耶路撒冷归以色列所有,包括老城在内的东耶路撒冷成为约旦的领土。1948年到1967年间,东、西耶路撒冷持续并存。直至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占领了东耶路撒冷和西岸部分地区,从而在阿拉伯世界乃至全球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耶路撒冷不仅赋有复杂的政治争议,还在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中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对信奉犹太教的教徒而言,耶路撒冷不仅是希伯来王国和第一、二圣殿时期犹太王国的都城,也是古代犹太文明发展到巅峰的标志,更是饱尝流散之苦的犹太人日思夜想的精神家园。对于穆斯林而言,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地,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自13世纪以来,伊斯兰世界一直对耶路撒冷拥有实际的控制权,这里生活着世世代代的穆斯林并延续至今,所以,耶路撒冷理应归穆斯林所有。对于基督教徒而言,耶路撒冷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传教、受难和复活的场所。随着基督教的正统化和历次十字军东征,耶路撒冷在基督教信仰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为目前世界上的第一大宗教,基督教的教徒和影响力遍布全球,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也发挥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正因如此,耶路撒冷成为中东乃至全球势力博弈的角斗场。 一些学者将阿以双方在耶路撒冷空间维度的斗争称作是一场持续的“低强度战争”(Low-intensity War)①。征用土地、拆除房屋、建造定居点等日常事件成为战争的主题。乍看之下,这类空间改造事件对于耶路撒冷长期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也正是由于其空间与时间上的不断累积,使得耶路撒冷城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改变了阿以冲突在这一地区的地缘格局。从事地缘政治研究的学者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极大兴趣。有学者认为耶路撒冷的城市发展战略是基于地缘政治理论,以色列通过控制该地区人口、没收阿拉伯人土地和扩大城市管辖范围将阿拉伯居民排除在城市发展之外。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批判地缘政治学科的兴起,一批学者对于耶路撒冷城市中的特定个体和社区日常生活给予了高度关注,生动鲜活地阐释了城市个体之间、社群之间的动态关系。③耶路撒冷的空间政治是了解阿以冲突的一个窗口,因此,政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者倾向于在阿以冲突的框架下看待耶路撒冷问题,④另有一些研究者试图从宗教和文化层面对耶路撒冷问题做出阐释,⑤尽管其见解独到,但对于耶路撒冷城市的核心矛盾尚无法做出有效的回应。针对耶路撒冷城市空间的复杂局势,还有学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发展城市共享空间以满足集体文化认同群体的生存需求;弱化城市的民族属性,引导城市走国际化道路;发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东耶路撒冷的影响力和政治参与度;加强巴以双方民间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等等。⑥ 自2021年6月以色列新政府上台以来,许多被前任政府搁置的耶路撒冷定居点规划又被重新提上日程。耶路撒冷南部的吉瓦特·哈马托斯(Givat Hamatos)开始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新的犹太定居点也将在“E1”区⑦再次展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两方围绕东耶路撒冷所展开的争夺与占领事件仍将持续,这需要学界对耶路撒冷问题进行深入、长期地跟踪研究。基于此,本文借助近年来以色列、巴勒斯坦和联合国公布的官方文件以及相关资料,梳理东耶路撒冷城市的发展变迁,分析该区域是如何被犹太社区、犹太人口和犹太景观所逐步占领的,并尝试探究这种占领背后所蕴含的政治内涵。 一 从“去阿拉伯化”到“犹太化”:东耶路撒冷人口与空间的归属 1967年以来,为了确保对东耶路撒冷的控制,以色列对该地区的管理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对城市人口与空间实施“去阿拉伯化”的政策,二是大力推动东耶路撒冷的犹太定居点与隔离墙建设。 (一)城市人口与空间的双重“去阿拉伯化” 自1967年以来,以色列政府的任务之一便是维持耶路撒冷城市中犹太人口和阿拉伯人口的相对平衡,并确保犹太人在城市居民总人口中占据优势地位。在以方看来,70%的犹太人口与30%的阿拉伯人口是耶路撒冷居民人口最为理想的配比。⑧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阿拉伯居民的生育率高于犹太人口,耶路撒冷市的人口比例朝着有利于阿拉伯人的方向发展。为了应对阿拉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危机,以色列政府启动了针对东耶路撒冷居民人口和居住空间的双重“去阿拉伯化”措施。 以色列政府限制了东耶路撒冷阿拉伯居民的居留权益。以色列统一耶路撒冷后,城市中的阿拉伯人并没有被赋予以色列公民身份,而是获得了所谓的“永久居留权”。获得此权利的阿拉伯公民只要手持以方提供的身份证件即可自由地来往于城市的各个区域,并拥有耶路撒冷的市政选举权利,还可以享有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福利。⑨但随着阿拉伯人口的不断增加,以色列政府收紧了阿拉伯居民永久居留证件的发放规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色列内务部开始吊销部分阿拉伯人的居住许可证。被取消居住身份的居民不仅无法享受任何权利和福利待遇,并且必须在几天内离开耶路撒冷。从1967年到2020年,耶路撒冷市有1.47万名阿拉伯居民的居留权利被取消。⑩2002年到2008年期间,几乎每年都有近千名阿拉伯居民被取缔继续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权利。(11)以色列还有意扩大犹、阿居民的发展差距,造就两者之间的发展鸿沟。尽管阿拉伯人居民常年占据着耶路撒冷总人口的30%以上,但只有12%的市政预算分配给了阿拉伯人,而在实际的分配过程中,这一数字往往还要更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