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22)12-0003-14 近两年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跨学科研究逐渐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以问题为中心,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1]这对完善交叉学科引导与管理机制,充分激发高校跨学科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伴随交叉学科的出现,相较于传统的单学科教师,跨学科教师成为一种新的教师类型。对跨学科教师的有效管理决定着跨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然而,由于外部逻辑的驱动力不足以及学科文化的冲突,我国跨学科教师的管理在跨学科教师聘任、学术资源配置以及跨学科学术成果评估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美国作为跨学科研究实践的先行者,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探索出颇有成效的跨学科教师聘任机制,为教师参与跨学科研究营造了稳定的制度环境。本研究以美国17所一流高校跨学科教师聘任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政策文本的深入挖掘,归纳出美国一流高校跨学科教师聘任的三种类型、现实困境,并探究美国一流高校解决困境的实践做法,以期对我国高校跨科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建构有所借鉴。 一、美国一流高校跨学科教师聘任的类型 跨学科的教师聘任主要指,在高校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术单位为满足组织自身有序管理和运行的需要,以教师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为基础,对有意从事跨越学科边界或专攻领域进行教学和学术活动的教师进行学术聘任的行为。美国高校内部的跨学科教师聘任是伴随着跨学科组织的建立而逐渐兴起,不同的跨学科组织结构形成了多样化的跨学科教师聘任类型。根据跨学科教师的行政隶属关系可以将美国一流高校跨学科教师聘任类型分为三种:院系独立聘任制、院系联合聘任制、研究中心直聘制。 (一)院系独立聘任制 院系独立聘任制是伴随着学院内部的跨学科研究项目逐渐建立起来的。20世纪30年代,区域研究的发展表征着跨学科研究在地理区域研究的运用。[2]这一时期的区域研究附着于院系,以跨学科研究项目的形式汇聚了院系内多个学系的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活动,所以区域研究项目的出现也被视为院系独立聘任制开始的标志。 院系独立聘任制对于大学传统的教师聘任方式、学术研究模式以及教师管理方式影响并不大,教师仍然在原有院系中承担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职责。例如,在耶鲁大学文理学院,被任命为戏剧与表演研究主席的塔维亚·尼永奥(Tavia Nyong'o)教授同时也从事非裔美国人研究和美国研究。[3]这种聘任制度延续了以院系为主导的资源分配方式,有效保障了跨学科教师获得跨学科学术资源的权利。院系独立聘任制的出现使得跨学科教师聘任初具样态,为跨学科研究的长足发展以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一聘任方式也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跨学科研究刚刚兴起之时,从事跨学科研究的教师可能会发现很难获得资金、发表论文,也很难得到学科同行的认可。[4]例如,生物学界的孟德尔遗传规律被埋没长达35年才得到重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孟德尔运用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将生物学、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起来,使得同时代的生物学家很难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也成为桎梏跨学科研究的藩篱,跨学科教师被边缘化。 (二)院系联合聘任制 院系联合聘任制是“大科学”时代的产物。进入21世纪后,以学科为基本建制的大学系科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上超越单一学科的复杂问题的衍生。大学越来越需要打破传统的线性学科思维范式,以教师的通力合作来获得知识的外展。在这种背景下,院系联合聘任制的优势愈发凸显。 院系联合聘任制作为美国高校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聘任制度,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在节约人力资本的基础上迅速扩充跨学科学术队伍,推动了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与院系独立聘任制相比,联聘制有效地弥补了其本质上的不足。联聘制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在两个学术单位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密歇根大学的联合聘任制。密歇根大学于2004年发布了《密歇根大学联合聘任教师指导规范》(Guidelines for Joint Academic Appointm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对聘任、考核、晋升、留任、解聘、争议处理等一系列联合聘任事宜作了明确规定,并要求不同聘任单位和聘任教师在协商基础上签署正式的书面“备忘录”(相当于教师聘任协议),从而建立起较为规范和完善的联合聘任制度。[5]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共同资助聘任模式也是联聘制的一种有效实践。这一聘任方式打破了学院或者系之间的壁垒,形成了一个由受聘教师、学院或者系、跨学科机构三者之间的协约关系所维系的共同体。[6]院系联合聘任一方面大大地节约了聘任全职教师的人力成本,规避了跨学科研究项目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人事变动风险。[7]另一方面,正如《促进跨学科研究》(Facilitat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报告所指出的,岗位聘任和职位晋升是跨学科研究所面临的一大阻碍。[8]联聘制下的教师的职称晋升困难也使得联合聘任窒碍难行。因此,这一聘任方式在促进跨学科研究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研究中心直聘制 研究中心直聘制是伴随着跨学科研究中心的出现逐渐兴起的。二战结束后,美国高校顺应了跨学科研究的趋势,它们借助大量的经费赞助,在未打破原有院系结构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了一系列独立于院系之外的跨学科学术组织——研究院、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等。[9]每一个成功的跨学科中心或项目的创建和继续都需要跨学科教师的参与,所以为选聘合适的跨学科教师,研究中心直聘制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