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2022-09-05 DOI:10.13239/j.bjsshkxy.cswt.220903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31(2022)09-0024-11 一 引言 在我国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逐渐转向“存量提升”的新阶段,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工作也进入转型阶段,其实施原则从注重外在物质空间保护更新向注重内涵发展转变,更新方法从单一物质空间规划向与社会精细化治理相结合转变,更新的重点内容也逐渐由街巷建筑立面整治向深入到街区内部的更新转变[1-4]。但由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不同区域保护与更新工作的实施步调存在较大差异,街巷更新、整治依然是我国目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主要模式。 街巷更新按照实施深度可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针对老城街区的主街巷提升。包括主街巷道路、沿街建筑及主街巷重要节点、文旅院落的风貌提升。如扬州仁丰里综合整治规划,设计机构联合专家团队制定主街巷建筑立面更新方案,融合景观小品进行重要节点个性化设计[5]。海口骑楼老街更新提出“修旧如旧”的设计原则,恢复临街建筑巴洛克山墙,编制外立面修复技术等导则,并对重点保护院落天后宫进行了修缮[6]。第二类是在第一类基础上的深化推进,对街区次要街巷、内部背街小巷公共空间进行整治提升。近年来我国多地先后开展了此类整治行动,截至2021年底,北京完成1396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7],北新桥街道在完成东直门内大街与崇雍大街主街的风貌整治后,逐步展开深入次要街巷及内部小巷的整治工作,包括拆除占用小巷公共空间的违建、利用拆违空间建设口袋花园、丰富街区内部小微景观等工作。河南开封顺河回族区老城完成27条背街小巷拆违绿化,提升小巷路面质量及市政设施[8]。广西南宁推进老城更新向纵深发展,完成10条背街小巷的配套基础设施完善[9]。 街巷更新虽提升了街区环境质量,但整治始终未能深入到院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居民居住问题,不论主街巷、重要节点的整治提升,还是次要街巷、背街小巷的细致美化,都无法忽略和回避内部院落与建筑的更新。由此产生了在街巷更新基础上进行拓展并深入到居民每栋住房的街区更新模式,即目前以北京为首、全国少数城市逐渐参与试点探索的历史文化街区区域性整体保护[10]。该模式的主要实施方案即包括院落内部拆违改善及以申请式退租为主的院落腾退修缮(图1)。不同于之前棚户区改造中的强制性连片腾退方式,当前的街区更新工作更加尊重居民意愿,相关方案日益细化,主要针对居住建筑实行渐进式更新保护,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更新范围,如南京小西湖历史街区、北京杨梅竹斜街等片区开展的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与修缮工作。
图1 街巷更新与街区更新 不同区域的成功案例表明,城市街巷更新与街区更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反映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不同更新阶段的特点,同时也凸显出诸多问题。北京作为率先探索街区更新的城市,其积极开展街区更新已形成良好开端,但仍存在实施工作缺乏依据、方法等问题。本文选取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以下简称“东内大街”)西段院落群更新作为案例,以期为老城院落组团探索更新实施路径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与方法。 二 街巷更新转向街区更新的实施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老城历史街区更新现状 回顾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时空演进路径与规律特征可以发现,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即开展了以解决住宅需求为目的的城市更新,80年代开始以社区为更新单元进行城市综合整治[11]。英国在20世纪40年代展开疏解大城市功能的伦敦“新城运动”,1968年发布“城市计划”,提出以人为本解决城市社会问题[12]。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比西方晚了近一百年,导致城市更新起步较晚[13]。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政府主导的危房改造、1990年到2010年政企合作下的二元更新模式(该模式在有力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某些破坏性的商业开发)后,防止大拆大建和强调人本精神保护的趋势愈加清晰。近年来,更新方式逐渐向小规模、渐进式、多元共治更新转变,其主要目标在于以疏解促提升。2020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聚焦历史地区保护活化[14-15]。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提升老旧街区等存量片区功能。我国不同城市、区域虽全面展开城市更新,但各地进程差异较大,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有效的制度设计及资金支持,大量街区更新工作仍停留在表层街巷更新阶段[16]。 2.街巷更新方式下的成绩与问题 街巷更新中的主街巷更新部分地保护了街区的传统风貌,补充完善了市政设施,使主街巷业态能够安全顺利地运行。但是,该模式忽略了区域性整体保护,易形成主街巷建筑立面“一层皮”式保护方式,导致街区内部小巷与院落更新不同步,甚至相关更新工作被完全搁置。相比较而言,稍作突破的次要街巷与小巷更新推进了街区次要街巷与细小街巷更新进程,维护了区域内主次街巷和背街小巷的传统风貌,较好地提升了街区公共空间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居住幸福感,同时将更新工作延伸至院落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