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论文先后在上海大学哲学系、浙江大学哲学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作过报告,获益于何朝安、王球、李忠伟、王聚、陈仕伟、戴益斌、方红庆、白惠仁、陈勃杭等同仁的评论或建议。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47(2022)05-0115-128 动物(非人动物)有没有信念这种心智状态?这个问题引起了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的一些争论。反对将信念归属给动物的哲学家,持有不同理由。有些哲学家强调,拥有信念的主体还需要满足别的一些条件,比如有理性能力①,有语言能力,有真/假的概念②。还有些哲学家指出,将信念归属给动物面临一个特殊的困难——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动物信念的内容。③ 本文勾勒和发展出一个区别于既有论证的思路。它采取这样的形式:首先,我给出一些信念实例,表明这些实例构成一种信念的类型;而且,就哲学家想捕捉的关于信念的直觉来说,这一类信念就是典型案例。其次,我会论证这类信念陈述报道的是真实的信念状态,而许多文献里惯常使用的案例不过是语言误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从真实信念状态的特征和信念报道的语言实践来看,这类典型案例会构成一般性的反对动物信念的理由。最后,我们讨论一个新近的支持动物信念的论证,以期表明这个论证何以未能成功。 一、讨论准备 在进入讨论之前,笔者略作三点交代,以简要说明我们关于动物信念这个议题的性质判断、关于信念本质的基本立场,以及论文的基本策略。 在哲学文献里,动物有没有信念是另一个更大的议题——动物有没有思想——的子课题;研究者一般假定,信念、欲望、期望,以及其他命题态度是思想的主要构成部分。既因为见识局囿,也为了使讨论更集中,本文只关心信念,不涉及其他心智状态或命题态度。④ 动物信念这个议题,究竟是一个取决于动物心理学进展的经验问题,还是一个可由哲学分析来决定的问题,研究者意见不太一致。我们同意史蒂芬·史迪奇的一个判断:“问题的悬而不决,不是因为缺乏对动物心理学细节的了解。关键之处不在于动物是怎样的,而是在给定一些关于动物的相对没有争议的假设之后,信念的概念是不是能恰当地应用于动物。”⑤按照我的理解,这一评论相当于说,动物有没有信念,不是一个动物心理学的经验问题,而主要取决于我们关于信念特性的理解,以及采纳一个什么样的信念概念。这正是我们想要探索的方向。 讨论动物信念,一个首要困难是缺乏所有人满意的信念概念或者信念理论。⑥在哲学或认知科学语境里,“信念”是个或多或少带有技术意味的概念。一方面,它显然区别于某些日常用法,比如,以哲学的眼光看来,“他是个有信念的人”这样的日常表达完全不得要领。另一方面,信念的哲学分析表明,不同的心灵哲学会承诺或蕴涵不同的信念理论;关于“信念”的斯坦福百科词条概述了各种理论的基本状况。⑦ 参与动物信念争论的研究者,大多承诺一种信念的实在论立场。研究者大体承诺,人类的信念状态是一种真实的、独特的心智状态。说它是真实的,意味着信念报道陈述确实描述了真实的心智状态;它们不是某种虚构或某种只有工具价值的表达。说它是“独特的”,意思是说“信念”和“怀疑”“想象”“回忆”等心智状态或活动有区别,但未必承诺它是人类物种独有的心智状态。我们坚持信念实在论,限于目标,本文不考虑各种信念的反实在论理论是否仍有合理之处,不管是取消主义的立场,还是诠释主义或工具主义的立场。 在信念的实在论阵营里,接受度比较高的是表征主义的观点。根据这一立场,信念是一种命题态度,是心智的一种有命题内容的表征状态;至于信念内容是如何表征在大脑里,则存在分歧。通常,表征主义者还会诉诸信念的组合性、系统性、生产性等特点,来反对倾向论的观点——尽管后者也是一种实在论。 在别的地方,我发展和论证过一种介于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间的描述主义立场。根据这一立场,信念陈述是对一个复杂心智状态的描述,而且,只是一个梗概的、缩略的描述(简称为“概略描述”)。在承认信念是一种真实、独特的心智状态的意义上,它维护实在论的基本直觉;但是,它拒绝表征主义过分理智化的理论。以我之见,每一个信念的内容都以符号化的、原子论的方式一一表征在大脑里,这幅图景有严重缺陷——它受信念报道语句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误用的双重污染。在一些比较基础的关于信念特征的判断上,本文亲近概略描述论的观念。不过,我希望,作为本文论证基础的一些判断,不过分地诉诸描述主义的立场。 有些研究者因为注意到信念的某些特性,进而发展了颇有启发的思路,比如,人类信念有整体论特征,许多信念体现了反事实推理的特点。在动机上,本文立足于两个基础观察:其一,不是所有的信念报道陈述都描述真实的信念状态,或者说,在真实的信念状态和信念状态的语言报道之间作出区分是有益的;其二,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信念,可能对于理解真实的信念状态的特征,进而理解信念的本质有特别的重要性。阐明这两个观察,然后再进一步探索它们的可能哲学蕴涵,这大体是我们的目标。 二、信念报道的陷阱 基于自我内省,以及对同伴的观察,人类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将心智状态区分出不同的类型,对心智生活作出各种描述。“信念”“欲望”“担心”“害怕”都是这类描述心智状态的功能性的语词。 对这类心理学词汇持极端怀疑态度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它们都是前科学词汇,最终会被成熟的科学概念取而代之。在认知科学发展之初,这种立场颇引起人们注意;不过,今天看来,它走得确实太远了些。虽然我不赞成取消主义的极端观点,但是,对于描述心智活动的语词起作用的方式,持怀疑精神确有必要。按照我的观察,就信念报道而言,至少有两个陷阱需要警惕。一个陷阱是需要注意语言描述的概略特征和心智状态的复杂性之间的不相称;另一个陷阱是不要被语言的频繁误用所误导。它们一起构成了我们怀疑“信念报道”是否都恪尽职守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