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22)10-0117-12 DOI:10.16697/j.1674-5485.2022.10.014 一、引言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中作出最新指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为我国加快培养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支持。博士学位目前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学位,可谓是高等教育的“塔尖”。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博士生教育提质行动,健全博士生招生选拔机制。正如邱勇教授所说:“一流博士生培养质量体现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由此可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是体现国家教育水平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具有重要的创新与战略意义。博士生招生既是人才甄别的过程,也是人才评判的过程[1]。生源机制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质量保障机制之一,从源头上评估博士生的生源质量,并在培养过程中实施分流淘汰机制,强化过程考核,对提升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2]。 目前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多样化,博士生生源背景也较为广泛。生源背景一般是指学生在本科或硕士期间就读的学校类型、学校层次等相关内容。生源背景作为学生入学的主要考察环节之一,是教育的“人口关”,更是学生培养与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中的生源背景主要是指博士生入学前所就读学校类型。关于生源背景与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相关问题,国内许多学者做过相关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一类研究认为,生源质量是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二者确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如在衡量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上,研究发现不同学科博士生源差异对学位论文质量的优秀与否有显著影响[3]。录取类别、培养方式[4]等因素同样影响博士生论文质量。此外,部分高校倾向于招收硕、博连读式的长学制生源,认为其在科研产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5]。另一类研究从博士生培养教育知识的规律角度出发,认为由于知识发展具有重复性、非线性与主观性等特征[6],不同学科的博士生在知识属性、研究范式、培养目标及研究成果[7]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差异,如人文社科类博士生的培养需要多元复合式培养。 学业表现(academic performance)在传统教育理解中一般指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表现的直接反映[8],近年来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生自身特点,并与时代紧密结合。学业表现作为一个可测量变量,可以定义为在学习的课业中表现出来的可测量的行为结果[9]。当前关于学业表现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大多数研究将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10]。智力因素是与学业能力直接相关的,包括高中的班级排名、平均学分绩点(GPA)影响学业表现[11]。莱恩(Levin)在研究中证明班级排名[12]可以预测大学的学业表现。但随着学业表现的丰富性和成长性不断增强,仅依靠智力因素是不够的,学者们开始研究非智力因素,如学生入学前的个人特征和态度,包括性别、家庭或城乡差异、个人期望,以及入学后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性投入、与教师同学的互动等因素对学业表现的影响。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关于生源与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研究多集中在教育公平、个人能力及反思教育规律的角度,但研究多不够细致,数据来源较为单薄,未将其按学科领域划分进行深入探究。本研究重点探讨不同学科生源因素对博士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挖掘博士生学业表现差异,并分析其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而提出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D大学2010-2017级博士生为样本,对其课程成绩与发表论文情况两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样本总数量5413人。按性别划分,男生为3584人,女生为1829人,分别占总体比例的66.21%与33.79%;按生源背景将学校类型划分为“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以及其他类型院校,人数分别为512人、1654人与3247人,分别占样本总量的9.46%、30.56%和59.99%。 依据一级学科将D大学各学部、学院分为理工类学科与人文社会类学科两个类别,其中把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机械工程学院等14个学部、学院归为理工类学科;把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外国语学院等6个学部、学院归为人文社会学科类别。其中理工学科人数为1448人,人文学科人数为2653人,分别占比26.75%和49.01%。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D大学2010-2017级博士生的课程成绩与发表论文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对博士生总体学业表现进行分析。将D大学2010-2017级博士生学业表现采取差异性检验分析,再对不同层次生源的博士生学业表现进行事后比较检验结果分析。第二步,对理工学科和人文学科博士生学业表现分别进行分析。将D大学2010-2017级理工学科和人文学科博士生学业表现分别采取差异性检验分析,再对不同层次生源的理工学科和人文学科博士生学业表现分别进行事后比较检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