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研究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国际安全研究讲到法国,常常谈及普法战争惨败与拿破仑三世盲目自大、达拉第的绥靖政策和马其诺防线的不堪一击等反面案例,却容易忽视法国数百年来活跃在欧洲与世界舞台中央和背后坚实的国家安全研究与战略思想支撑。本文尝试综合国际安全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结合《法国国防与国家安全白皮书》等官方文件,从历史演进、研究现状、教研体系与战略文化等方面评析法国国家安全研究。 一、法国国家安全研究的历史演进 法国国家安全与战略研究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是全球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先行者。自产生后,法国国家安全研究经历了长期曲折发展。伴随着法国自身和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剧烈变化,学界围绕法国国家安全开展的各方面研究,在摸索阶段的思考碰撞和实践探索中产生了一批开创性成果,为现代法国和全球国家安全研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但面对近代欧洲战略环境乃至整个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化,法国国家安全和对外关系研究在国家安全的具体内涵外延,乃至实现途径、条件等多方面都处在持续不断的大幅调整之中,长期以来既没有形成明确的主导理论体系,也未形成稳定的传承,甚至不存在国际关系学科。①这种状况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五共和国成立、戴高乐主义正式确立才得到根本改变。 法国国家安全研究的历史演进,以戴高乐主义这一主导思想的诞生和确立为主要标志,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一)国家安全理论的萌芽与发展(从法国大革命到第四共和国结束) 在这一阶段,民族国家代替封建王朝成为国际关系主体,标志着法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新时代的来临,也伴随着一个半世纪新旧秩序的碰撞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法国战略家安德烈·博福尔(Andre Beaufre)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段,是拿破仑时代的传统战略(以军事胜利为目的的猛烈冲突)为主流”的时代。②法国围绕国家安全、国防与战争开展的研究与探索。在这个阶段,1789年法国大革命创建了第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法国的国家安全实践与研究随之产生,对现代国家安全和战略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一道,对现代国家安全和军事理论产生重要影响,并催生了与国家安全直接相关的现代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尽管拿破仑最终失败,但其军事思想和战争实践给法国和全世界留下了重要遗产。 大革命让国家安全意识在法国深入人心。1792年,推翻封建统治的法国受到欧洲封建王权围攻,丹东作为大革命领袖在立法议会发表演说,明确地把法国国家作为需要保护和拯救的主体。法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国家和现代总体战的思想源头。在丹东等人的号召下,人民组成国民自卫军走上前线,取得瓦尔密之战胜利。这是法国革命军队对封建君主国家联盟的第一次胜利。未经训练的法国志愿军组成的革命队伍击败了训练有素的奥普联军,法军的高昂斗志和国民卫国抗敌的爱国主义热潮对战斗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法国国民公会次年通过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共和元年宪法》第107条和第109条明确规定:“共和国武装力量由全体人民组成”,“所有法国人都是士兵,都需要操演武器”。③ 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Raymond Aron)认为,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执政期间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代表着一个新的阶段,国家间战争不再由职业化军队来从事,而是由人民作为一个总体来进行,所争夺的不再是王朝利益或一省命运,而是整个社会或其理想的未来。④法军从大革命直至滑铁卢所显示的战斗精神和高昂斗志,受到拿破仑、福煦、戴高乐等历代国家安全掌舵者的高度重视。法国研究界也把视野拓展到武器和日常训练以外的军队士气等因素,并为各国国家安全研究带来启示。 1870年普法战争惨败后,法国国家安全研究聚焦于“国防”和“战争”。法国在蒙受首都被占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后,举国关注国防,“国防”概念随之进入官方法律体系,并成为战争的同义词。⑤在外部环境不利和实力地位遭到削弱的境况下,法国研究界围绕国防和战争积极开展思考与理论创新。 19世纪80年代,面对占据优势地位的英国海军和德国陆军,法国兴起了一种突出新技术应用的全新海权理论——青年海军学派。它跳出大舰巨炮主义的传统海战思想,提出应利用先进技术克服法国在地理位置和国防资源方面的劣势,主张建立以小型、快速舰种为主力的舰队,创造性、进攻性使用鱼雷、潜艇等技术,避开大舰队,打击敌商业航线,迫使敌方最终按有利于法国的条件谈判,以维护法国安全。⑥该学派的可贵之处在于,正视法国国力难追英德两强、造舰竞争难以胜出的现实,着眼科技最新进展,另辟蹊径地为法国谋求安全与利益。法国当代学者仍对该学派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种以非常规手段制造绝对威胁、迫使对手同意实现和平的思路,对后来的以绝对威胁实现和平的核威慑悖论有所启示,具有前瞻性意义。⑦ 法国海军上将拉乌尔·卡斯泰(Raoul Castex)是马汉之后世界海军战略界继承传统和理论创新的集大成者。卡斯泰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版的《战略理论》一书,是法国战略思想的一座里程碑。⑧他综合了历史学派与青年海军学派所长,对大航海时代以来的海军战略进行系统总结,认为制海权仍应是主导思想,但技术因素影响制海权的获取,并探讨了潜艇的巨大潜力和飞机对水面舰艇的严重威胁。他突出的贡献在于,从青年海军学派对技术因素的极端化主张中,发掘出使用新技术和更新武器装备的重要性并加以系统阐述,创建了后人称为“装备学派”的理论体系,也帮助青年海军学派摆脱被指斥为异端邪说的窘境。但遗憾的是,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戴高乐一样,卡斯泰未在战争期间担负重要军事职务,他虽然提出系统战略战术思想,但却没机会亲自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