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①。《“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动能,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战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独有的精神属性可以充分与新发展格局下提质扩容的现实需求相适应,特别是通过文化功能创新可以实现与其他产业的渗透与兼容,增强内外循环的文化意蕴。同时,文化产业具有的文化传播功能与价值共享特性不仅能作用于特定个体,更能潜移默化地承载民族文化与价值立场,提升中华文化的价值引导力,势必会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其背后是增长动能、经济结构和制度规则的全方位转换③。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④。国内外的复杂变局使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如何结合文化产业的特性,重新定位并准确把握双循环新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动力,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路径,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阐述了新发展格局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表征,并深入剖析了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与经济环境下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战略机遇,在明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逻辑的前提下,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路径,为文化产业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决策参考。 本文的研究有以下几点增量贡献:第一,厘清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多维度、系统性地剖析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从学理上探究了新发展格局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表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时代性,是对现有文化产业研究文献的重要补充。第二,从双循环的视角拓展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思路。立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基于内外循环的差异和联系,提出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切入点和突破点。第三,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决策依据。基于“文化产业内循环协同均衡”与“文化产业外循环链条攀升”两个维度探讨了新发展格局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契合了国家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要求,可以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政策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新发展格局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表征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洞察、呵护和满足当代中国民众潜隐文化需求的过程,也是实现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与文化消费潜力激发协同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经济维度的强劲联动性与渗透力、社会维度的广泛辐射力与普惠力、文化维度的强烈价值感召力与凝聚力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了扩大内需、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增长质量上,而这恰好需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为此,新格局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表征应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从需求潜力维度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表现在能充分激发内需潜力、推动内循环提质扩容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全面脱贫的实现,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各产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新社会语境。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产蕴含着人文情怀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才能真正契合人民的兴趣、审美、心理以及灵魂需求,激发人民内心潜在的消费欲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新需要,这就要求供给市场重视产品的文化内涵。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恰好能够实现文化与多种产业经济的渗透性融合,极大增强产品供给的创意性与差异性。在这种情景下,文化内容产业链及价值链将延伸并与国民经济其他环节密切结合,国民经济中的文化内涵逐渐增加,从而会提升消费市场中的产品供给质量,满足市场的高品质消费需求,不断挖掘内循环经济中新的文化消费热点,促进新消费增长点的培育与成长。因此,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能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提质与扩容,提升国内经济大循环中高质量供给与需求的适配度。 其次,从城乡布局维度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表现在能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鲜明的文化基因上。双循环新格局强调空间布局的均衡性,而目前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体系和城市现代工业体系的二元割裂抑制了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因而亟需寻找能够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的黏合剂。相较于其他产业,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辐射力与适应性,极易借助地区的文化比较优势与扶持政策迅速集合成规模化产业集群,进而实现资本、人才、技术等产业要素在空间层面的再集聚,从而建立城乡之间的动力流转机制,推动“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型。因此,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在空间维度可以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并利用城市经济的引力效应引导乡村市场的培育与建设,通过空间优化机制促进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共通,塑造独特的城市人文环境与区域文化品牌,从而建立乡村与城市间的双向互哺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最终实现经济内循环中城乡空间链条的发展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