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2022-05-20 引用格式:江小华,周涛,陆瑜雯.学术晋升中的科研评价:基于10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比较[J].重庆高教研究,2022,10(5):32-4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12(2022)05-0032-13 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22.05.005 Citation format:JIANG Xiaohua,ZHOU Tao,LU Yuwen.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in the academic promo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n world-class universities[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22,10(5):32-44. 一、问题提出 学术晋升制度(国内通常称之为职称制度)在大学教师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为其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强烈的学术成就动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遏制高校职称评审中的领导意志、论资排辈、人情干扰等不良现象,我国高校引入了量化科研评价的方法。彼时,国内高校教师整体对量化评价较为支持,主要因为该评价方式能够打破高校论资排辈的状况,为教师提供相对公平和公开的评价规则[1-2]。然而,在过去20多年中,以论文数量、刊物级别等量化评价为导向的工具理性主导了高校的科研评价,致使大学教师的科研动机和行为异化为对成果数量和形式的追逐,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学术生态[3-4]。为扭转这一现象,政府近几年连续发布了一系列完善高校科研评价和职称评审制度的指导意见,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年12月人社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等。这些政策均提出科研评价要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倾向,并强调要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以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我国高校近年来积极探索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如许多高校实施了学术代表作评价、岗位分类评价等。然而,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高校普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如学术代表作的认定困难、评审过程的可追溯性较低、以刊评文现象依然普遍、同行评议过程易受人情干扰等[5-6]。可见,我国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并非易事,一方面面临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审标准以及公平正义的评审程序等制度设计上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如何杜绝同行评议中特殊主义因素干扰的实施困境。为此,本文以有着成熟学术晋升制度的10所世界一流大学为案例,对其学术晋升考核中科研评价的主体、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重点考察和分析,结合我国政策导向和高校改革的实践困境,为我国高校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参照。 二、案例选择与研究方法 为提高案例比较的科学性和可借鉴性,研究主要基于以下标准遴选案例对象:(1)案例高校需被ARWU、QS和THE三大世界大学排名共同认可为世界百强高校(见表1);(2)在主要的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中遴选1~2所代表性高校;(3)案例高校官网对相关制度文本的呈现较为系统,资料获取较为便捷。在10所案例高校中,除剑桥大学和墨尔本大学之外,其余高校均实行了终身教职制度(tenure system)。在该制度下,教师受聘成为终身教职轨助理教授(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后,一般需要经过6~7年的试用期,期间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核(包括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终身教职考核)才能获得终身教职并同时晋升为副教授,否则就要另谋高就,因而该制度也被称之为“非升即走”制度[7]。“非升即走”制度缘起于美国,后扩散至亚洲和欧洲的一些研究型大学,实施了该制度的高校一般同时实行终身教职考核和晋升考核(通常为副教授晋升阶段)。本研究将系统比较10所案例高校晋升考核中科研评价的评价主体、程序、标准和方法。 研究主要基于对案例高校有关学术晋升和终身教职考核的政策文件、学校章程和教师手册等资料进行分析,这些成文规则是案例高校实行科研评价的制度基础。然而,实际的评价过程可能会涉及大量的隐性知识惯例,而这些隐性的评价知识难以通过制度文本为研究者所了解。为更好地把握世界一流大学科研评价的实践,本文还将结合其他学者相关的实证分析作进一步的阐释。
三、学术晋升中科研评价的主体与程序 在研究型大学尤其是实行“非升即走”制度的高校,晋升机会和终身教职均属于稀缺资源。为保证这些稀缺的学术资源能给予真正有才华、有能力和有水平的申请人,世界一流大学会对晋升考核的过程和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就科研评价而言,尽管10所案例高校的具体设计并不完全相同,但都采用了严格的多级评审程序,主要包括材料初审、校外评审、校内评审等若干阶段。 (一)申请材料的提交和初审 10所案例高校的学术晋升考核首先都需要经过材料提交和初审阶段。申请人需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前向基层学术组织递交申请材料。不同高校对申请材料的具体要求不同,但通常包括自我介绍类材料(如个人简历),科研成果证明类材料(如科研成果清单、所获学术荣誉和奖项、学术代表作等)以及未来研究计划等(见表2)。大多数高校仅考察申请人已发表的成果(如论文、专著等),只有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多伦多大学在内的少数高校会同时考察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成果[8-9]。在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后,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如系主任、研究所所长等)会对相关材料进行初审以确保材料的完备性和真实性。